本網訊 1月8日,學校召開2024年度新進教師助課考核集中展示會。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劉莉教授、教師教育學院白貝邇教授和體育學院尹洪蘭教授應邀擔任考核評委,教師工作部部長張付功主持會議。考核展示會以模擬課堂的形式進行,旨在幫助新教師盡快適應教學崗位,進一步提高新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會上,17位新進優秀教師代表先后進行了現場授課展示。評委們從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教學方法的創新性、思政元素的融入、課堂氛圍的營造以及案例選取的貼切性等多個維度,對授課教師進行了詳細點評與指導,為下一步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現代農學院王寧、法學院田潔、文史學院(文化與旅游學院)王藝璇3名教師榮獲一等獎,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司會晨等5名教師榮獲二等獎,教師教育學院(特教幼教師范學院)郝雨婷等9位老師榮獲三等獎。學校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本次展示會是踐行新發展理念、提升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我校新進教師培養工作的又一創新成果。新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科研能力提升、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至關重要。教師工作部將持續關注新教師的成長和發展,為他們提供更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80余名新進教師以及教師工作部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文/圖:陳妍群/張翔宇 編輯:李玉強 審核:張付功)
發布時間:2025-01-10
本網訊 近日,學校與滕州市善國中學優質生源基地簽約授牌儀式在外國語學院舉行。善國教育集團董事長邵澤昱、副董事長杜寶相、副校長李志友、高中部副校長趙曰亮、招生就業處處長劉彬,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王海梅、院長張學祥、黨委副書記張曉麗,副院長王珂參加活動。 座談會上,張學祥介紹了外國語學院發展情況以及在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他表示,學院堅持英語專業師范底色,緊密結合社會發展需求,不斷優化課程設置,注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希望滕州市善國中學能夠輸送更多優秀學生到濰坊學院學習,共同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邵澤昱介紹了善國中學的辦學特色,表示善國中學將不斷拓展辦學空間,努力提升教學質量,為濰坊學院輸送優質生源。期間,雙方代表簽署了合作協議并進行了濰坊學院優質生源基地授牌。雙方表示,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為更多學子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成長平臺。(文/圖:殷亞文 編輯:李玉強 審核:王海梅)
發布時間:2025-01-09
本網訊 1月3日,學校在行政樓“教職工之家”舉辦“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為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氛圍。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教職工書畫協會教師們揮毫潑墨,筆走龍蛇,一副副飽含新春祝福的春聯和“福”字躍然紙上。教職工們在欣賞書法創作的同時,精心挑選著自己心儀的作品,現場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息。“送萬福進萬家”活動不僅僅是送出去一個個“福”字,更是傳遞了濃濃的文化情和公益心,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動公益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提升了教職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讓廣大教職工在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之際,提前感受到了節日的歡樂氛圍和滿滿的福氣。(文/圖:裴剛/張蒙蒙 編輯:莊夢琦 審核:張華)
發布時間:2025-01-06
近日,黃河流域高校金石書畫研究與創新發展聯盟成員高校大學生書法篆刻大賽作品展在學校開幕,展覽共展出黃河流域各高校大學生優秀作品100件,為保護發掘黃河流域金石書畫文化遺產、弘揚黃河文化搭建了高水平舞臺。近年來,學校美術學院通過組織學生深入開展黃河非遺文化社會實踐、創新開發黃河非遺美育課程、搭建平臺提升理論研究水平,講好黃河故事,在傳承非遺文化中提升育人水平。活躍在黃河沿線的大學生調研者張景宇是美術學院2020級美術學專業學生,家是濟寧的她從小生活在黃河邊,喝的是黃河水、聽的是黃河故事、看的是黃河景色,她對黃河有著深厚的感情。當聽到學院合一藝術工坊組織黃河非遺文化調研社會實踐時,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并表示,一定要做好黃河非遺文化的調研者。黃河沿岸人們在生產、生活中誕生了眾多的藝術表現形式,繪就了傳統藝術的豐富畫卷,為開展美術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近年來,美術學院根據專業特色和立德樹人要求,通過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先后組織學生走入菏澤、濟寧、聊城、濟南、東營等沿岸城市,對黃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調查研究、資料收集。學生在調研中深入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通過調研先后了解了魯派內畫、泰安皮影等藝術形式,為后續進行美術專業學習積攢了豐富的知識。實踐在非遺文化傳承道路上的探索者黃河非遺文化雖然具有豐富的藝術形式和獨特的文化價值,但如何與美術教學結合,如何在傳承中創新發展成為美術學院師生思考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學院成立合一空間創意工坊。工坊以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為己任,力求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學生從日常生活體驗出發,專注傳統藝術、空間、人文,取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激發出學生在空間架構下對不同材料的關注、審視、融合與創新,引導學生深挖當代藝術精神內涵,充分激發學生對藝術的創造力。工坊成立以來積極邀請非遺大師進校開展藝術傳承,力求傳統手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完美結合,呈現出更為多元化的藝術作品,極大地提高了非遺文化對學生的吸引力。2024級美術學3班李超然說道:“通過在藝術工坊的學習,我們既掌握了非遺文化的技能,又在創新中賦予了傳統文化新的魅力。”2021年,該項目在教育部主辦的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得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二等獎。深耕在黃河非遺文化研究上的引領者為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弘揚黃河文化、提升黃河文化科研水平,2022年,學校牽頭成立黃河流域高校金石書畫研究與創新發展聯盟,青海師范大學、西華師范大學等9所高校共同參與建設。聯盟成立以來先后舉辦首屆“黃河流域高校金石書畫研究與創新發展聯盟”作品交流展、聯盟成員高校大學生書法篆刻大賽作品展及學術研討會,搭建了教學科研共同合作的平臺,產生出一批高水平黃河文化研究學術作品。美術學院先后獲評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山東省首批美育浸潤行動計劃試點單位。(文:肖楠 編輯:莊夢琦 審核:邊洪燕)
發布時間:2025-01-02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