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禹,中共黨員,理學博士,學校數學與統計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隨機過程理論及其在金融衍生品定價及風險管理中的應用,主持并完成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項,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13篇、SSCI論文7篇,擔任JournalofFuturesMarkets、Quantitative Finance和《工程數學學報》等國內外期刊匿名審稿人。2024年2月,他的科研項目“斜跳擴散過程的研究”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學天元基金項目資助。
斜跳探索顯鋒芒 科研路上無畏難
在紛繁復雜的金融世界里,宋世禹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的精神,默默耕耘在現代隨機過程理論與金融應用的交叉領域。他表示,自己的科研生涯是一段不斷突破自我,挑戰未知的旅程。自南開大學起步,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以聯合培養博士生的身份深造,宋世禹的學術之旅宛如一幅不斷擴延的探索圖譜。他不僅在現代隨機過程理論的深海中破浪前行,更將這些理論的燈塔照進了金融衍生品定價的實踐,為風險管理筑起堅實的防波堤壩。
宋世禹表示,“現代隨機過程理論及其在金融衍生品定價及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方向是一個既充滿挑戰又極具現實意義的學科前沿。在科研的風雨兼程中,他從不畏道路上的重重困難,始終堅持“不畏困難,勇于創新”的科研理念,深入探索“斜跳擴散過程”,不僅在理論上填補了隨機過程應用的空白,更在實踐中為金融資產價格波動提供了更為精確的模型。
“雖然探索過程充滿了困難與煎熬,但成功的那一刻我非常開心,這就是屬于科研人的樂趣。”宋世禹說,“斜跳擴散過程的研究”是在先前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索的。宋世禹在隨機過程理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類樣本軌道連續的斜擴散過程,但在將模型應用于金融市場時,他發現軌道不連續的斜跳擴散過程能更好地刻畫金融資產價格的跳躍現象,而這也極大提高了研究難度。研究過程中,需要證明多個六階含參量矩陣的非奇異性無疑是一個艱巨的挑戰。面對前所未有的研究難度,宋世禹通過堅持不懈的嘗試與努力,終于在繁雜的計算中總結出規律,得到了所需的結果,突破了證明六階含參量矩陣非奇異性的難關,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高質量論文發表,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為天元基金項目的獲批奠定了堅實基礎。
校院撐傘助成長 基金申報結碩果
科研之路非一人所能行遠,項目的成功獲批也并非個人努力的結果。學校不僅在科研上為青年教師提供足夠的支撐,還全方位關心和幫助青年教師成長,悉心栽培,為大家能夠順利開展教學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科研項目申報過程動輒歷時數月,從申請書的精煉到研究內容的優化,從文獻調研到申報材料的精雕細琢,每一步都凝聚著集體的智慧與汗水。
宋世禹表示,從項目籌備初始,學院多次組織校內外專家就申請書的內容撰寫、主題凝練、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指導,他在申請書的選題與論證、科學問題屬性的凝練、專家反饋意見的解讀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認識,更有信心投入到國家科學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的申報工作中去。
宋世禹認為,科研靈感的產生往往來源于學術交流時思維火花的碰撞。在數學與統計學院的優良教風和良好科研氛圍下,通過參加專家學術報告、青年博士論壇以及數苑大講堂等活動,宋世禹在自己的學科上深入探索,求真知,每一次的智慧碰撞都讓他思路更開闊,科研視界更寬廣。這些寶貴的交流經驗,為他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靈感與活力。“項目申報過程雖然艱辛,但每當遇到困難時都會得到學院領導及同事們的大力支持和鼓勵,我感到無比溫暖和自豪,正是這股強大的后援手,讓我在申報的過程中,面對挑戰時有力量,面對困難時有勇氣。”宋世禹感慨地說。
數析講臺耕智慧 嚴謹熱忱育棟梁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宋世禹秉持“嚴謹治學,教學相長”的教育理念,以數學為舟,科研為帆,教學為舵,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破浪前行。他認為大學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獨立思考能力。
作為基礎課程《數學分析》的主講教師,宋世禹深知責任重大,這門課內容多,難度大,并且是學生考研的重要科目之一。所以在每節課前他都會做足功課,翻閱大量資料,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反復研究講授環節,確保每一個數學概念都能被學生準確理解。宋世禹談到,他的導師曾對他說,對教學要有敬畏之心,他一直牢記這句話,認真對待每一堂課,從不敢怠慢。此外,課堂上宋世禹尤為重視板書與課堂互動,他認為這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方式,更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的關鍵,還能提高學生聽課專注度,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課堂的效率和質量并重,課堂的每一分鐘皆珍,板書皆金,為了嚴格把控課堂時間,完成板書過程,宋世禹通常在備課時在稿紙上反復演練。他相信,板書在稿紙上的每一遍,都是對課堂時間的尊重,對學生的負責。宋世禹以板書的深、育教的寬、以教的嚴、鑄學的精,將《數學分析》這一看似枯燥的課程講得生動有趣。
備課時的嚴謹,授課時的熱情,以及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使宋世禹深受學生喜愛。在數學與統計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2022級1班姜之鵬的印象中,宋老師是一位對待工作一絲不茍,對待學生耐心負責的好老師。他說:“宋老師的課講得特別好,課堂上專心細致地給我們講解知識點,不會浪費一分一秒,課堂時間把控嚴格,從不拖泥帶水,板書工整,邏輯清晰,感覺就是一氣呵成。”他最喜歡宋老師對于數學分析中定力證明過程的板書分析講解過程,跟著老師的思路一直往下走,剛開始可能有點吃力,但后面得出結論就好像撥云見日般明朗且激動。
而同班的林琦卻表示,宋老師是一位幽默風趣,熱情十足,知識儲備非常豐富的老師。她談到:“宋老師平易近人,和學生的相處就像和朋友一樣,課堂上他總是笑臉盈盈地問我們聽懂沒有,然后耐心地為我們解決疑難,宋老師有一個小本子里面藏著很多寶藏,我們都知道那是他的備課筆記,他每次課下都會把當堂課的備課筆記發到班級群里供我們回顧復習。我特別喜歡聽宋老師講例題,因為他總是能給出許多與眾不同的解法,提供多維度的思路,給我煥然一新的感覺。”
宋世禹坦言,“教學相長”并不是一句空話。在教學過程中,他深刻體會到“教學相長”的真諦,他的教學不僅讓學生受益匪淺,也反哺了自己的科研工作。通過教授基礎理論,他深化了對數學原理的理解,進而促進科研工作的進步。在他近期研究隨機動態產能下公司最優采購問題時,關于模型比較靜態分析的數學證明就巧妙地運用了課堂中多次講解到的隱函數定理和積分中值定理,實現了科研與教學的良性循環。他將復雜的數學理論與實際案例緊密結合,既教會了學生如何解題,培養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與創新能力,也讓自身專業知識得以不斷精進。
宋世禹的科研與教育生涯,是一段不斷求索、勇于攀登的旅程,展現了他在學術追求與人才培養上的執著與熱情。每一次的成功與挑戰,都凝聚著他對數學的熱愛、對科研的堅持,以及對學生發展的深切關懷。向著數學的深處繼續航行,引領學生一同探索數學的奧秘,發掘更多前沿的研究課題是他的人生目標,而他也正用他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他的目標和追求。
(李娟)
_Weiyuan news
2024-07-07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5
2024-07-25
2024-07-24
微信公眾號
濰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