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11月27日-30日,由科技部、教育部指導,國家制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主辦的2010年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簡稱“3D大賽”)現場總決賽在江蘇常州科教城舉行。本次大賽參賽院校500余所,作品6000余件,遍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由各省分賽區推選入圍300件作品參加最后的現場總決賽。 我校機電工程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組成的“意創聯盟”代表隊參加了比賽,其作品“蝎式工程車”經過現場答辯和作品展示等環節榮獲一等獎。大賽評審給予的評語是:“該作品想法大膽、想象豐富,將多種工程機械的功能集中到同一設備上,并且使用了仿生學技術,將動物的肢體造型大膽地運用在設備上,立意新穎,想法獨特。” (作者:李新寧 編輯:新聞中心) 新聞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歡迎投稿!
發布時間:2010-12-03本站訊:12月1日下午,我校經管學院舉辦首期重點學科學術沙龍。學校副院長丁子信到會作精彩點評,重點學科組成員、博士和部分教師參加了活動。 本次沙龍的主題為“‘藍色經濟’背景下濰坊海洋產業發展研究”,張金珍老師作重點發言,丁子信副院長和李軍培博士從不同角度作了深度點評。與會教師圍繞濰坊海洋產業發展,就區位優勢比較、產業鏈延展、模型構建、重點產業選擇等問題展開討論,老師們各抒己見,踴躍發言,氣氛十分熱烈。 經濟管理學院負責人介紹,這是該院第一期學術沙龍,以后還要經常舉辦學術沙龍,每學期舉辦三次,吸收更多的教師參加,共享智慧成果,提升科研水平。 據悉,下一期沙龍的主題為山東省木材加工業產業集群研究。 (作者:劉鵬 焦云秋 編輯:新聞中心) 新聞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歡迎投稿!
發布時間:2010-12-02牛鐘順在參加北海學院、建工學院“構建和諧校園”大討論時指出 構建和諧校園要從三個層面落實責任 本站訊:12月1日、2日,學校黨委副書記牛鐘順分別參加了北海國際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的“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大討論。 兩個學院的領導班子、教師代表圍繞本專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對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的意義、影響和諧的因素、如何從自身做起建設和諧校園等問題各抒己見,積極建言獻策。 牛鐘順在聽取了大家的討論后指出,我們正在進行的第七個專題,是大討論中壓軸的,是給大討論畫圓滿句號的。學校黨委辛書記在專題輔導報告會上,已就如何開展好這個專題的討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此我們要認真地領會和貫徹。 第一,和諧校園建設是微觀意義上的和諧社會建設。我們提出構建和諧校園這個命題,來源于構建和諧社會。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要構建和諧校園,就必須與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相吻合,就必須與建設和諧社會的任務相一致。還要明確“三個關系”。過去講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現在看來,沒有社會和諧也不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絕對不是一團和氣,不是沒有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和諧社會中也是有同有異的,我們可以努力做到保持大同小異,求同存異,增同減異。 第二,構建和諧校園是促進學校科學發展的現實需要和必然要求。構建和諧校園是我們大學使命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也即科學發展的現實需要,是煥發師生活力和增強學校創新能力的需要,是一切為了學生成長成才也即培養合格人才的需要。以人為本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前提。和諧校園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和諧校園的每個環節應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充滿活力、協調發展的特征。 第三、在構建和諧校園中要緊密聯系實際做到人人有責。落實起來要有三個層面:學校層面,學院和部處層面,個體層面,這三個層面任務和要求肯定有所不同,需要大家動腦子認真研究。構建和諧校園要做到人人有責,這件事情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要突出以人為本這個根本特點。要以師生員工的全面發展為本,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真正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良好環境。工作中,一定要以科學發展觀和學校二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進一步堅持科學實際的辦學理念和目標定位。全體教職工要在共同的愿景下團結起來,即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要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加強教職工的基本功訓練,要干什么,學什么,懂什么,精什么。要認真搞好大討論的總結。我們的大討論雖然即將告一段落,但其所煥發出來的精神與物質的東西,卻會持續地發酵和起著作用。所以我們要不斷鞏固和深化大討論的應用成果,真正把我們濰坊學院的事情辦好。 (文/圖:金永輝 編輯:新聞中心) 新聞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歡迎投稿!
發布時間:2010-12-02構建和諧校園是促進學校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牛鐘順在北海學院、建工學院參加大討論時的發言摘要 我們正在進行的第七個專題,是大討論中壓軸的,是給大討論劃圓滿句號的。學校黨委辛書記在專題輔導報告會上,已就如好開展好這個專題的討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此我們要認真地領會和貫徹。聽了老師們的發言,感到很受啟發。借此機會,我再談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和諧校園建設是微觀意義上的和諧社會建設。我們提出構建和諧校園這個命題,來源于構建和諧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屆四中全會《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這個《決定》將其正式列為黨全面提高執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到了十六屆六中全會,就專門做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 我們要構建和諧校園,就必須與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相吻合,就必須與建設和諧社會的任務相一致。因為,和諧校園建設其實就是微觀意義上的和諧社會建設。所以,我們要建設和諧校園,就必須先弄清和諧社會是個什么樣子,這樣才能心中有數,不至于偏離正確的方向。而六中全會的《決定》中對和諧社會提出了九個方面的特征,也即九個方面的目標和主要任務。具體是,到二0二0年,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系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這九個方面,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既然和諧校園建設是微觀意義上的和諧社會建設,那么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我們還要明確幾個關系。首先是和諧社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過去講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現在看來,沒有社會和諧也不是社會主義。其次是和諧社會與科學發展觀的關系。胡總書記在慶祝深圳特區成立三十周年大會上講過,和諧社會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和題中應有之義。再次是和諧社會與小康社會建設的關系。毫無疑問,和諧社會是小康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還有這么幾個原則需要遵循: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其中,以人為本是和諧社會的根本特點。和諧社會就是一個“政通人和、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福利不斷提高”的社會。 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和諧社會絕對不是一團和氣,不是沒有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和諧社會中也是有同有異的,成員之間和各類群體之間,仍然會存在著差異、對立和矛盾。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做到保持大同小異,求同存異,增同減異,在統一性方面,在包容性方面,以至在調適性方面多下些功夫。 第二、構建和諧校園是促進學校科學發展的現實需要和必然要求。對這個問題我們怎么來看待來認識,我覺得有這么幾個方面應該注意。首先,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以人為本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前提。這個已經反復論述,大家已經比較清楚,可以說是已經不言而喻。其次,我們必須認識到,構建和諧校園是我們大學使命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也即科學發展的現實需要,是煥發師生活力和增強學校創新能力的需要,是一切為了學生成長成才也即培養合格人才的需要。再次,和諧校園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為,構建和諧校園是一個不斷消除不和諧因素、實現協調有序可持續發展的過程。所以對建設和諧校園的艱巨性和長期性,也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我們和諧校園建設的成效,我想也應該大體有幾個標志,有這么幾個方面提出來與大家商榷,可能是掛一漏萬或者是以偏概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項功能做到有機結合;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工作做到協調統一;辦學地位、層次、模式、規模、質量、效益實現良性循環;大學文化建設扎實有效,大學精神基本形成;學校內部各種力量和人際關系友好和諧。這樣學校內部系統中各個部分和各種要素,就會處于一種相互協調的狀態,每個環節就更能體現出以人為本、充滿活力、協調發展的特征。 第三、在構建和諧校園中要緊密聯系實際做到人人有責。辛書記要求,在這個專題的討論中,一是要切實把握主題,二是緊密聯系實際,三是認真搞好總結。對此我們要注意很好地把握。 首先是要突出以人為本這個根本特點。要以師生員工的全面發展為本,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真正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良好環境。這個“三育人”概括得很好,包含了方方面面,人員、時間、空間全有了。其中,全方位育人就包含了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等等,這自然是題中應有之意。而且本專題的主題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所以我們一定要緊扣主題。 二是一定要緊密聯系學校的實際,做到人人有責。落實起來要有三個層面:學校層面,學院和部處層面,個體層面,這三個層面任務和要求肯定有所不同,需要大家動腦子認真研究。一定要注意,構建和諧校園要做到人人有責,這件事情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在當前,特別要注意與創先爭優活動、建設學習型組織、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推進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制定實施“十二五”規劃等緊密結合。工作中,一定要以科學發展觀和學校二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進一步堅持科學實際的辦學理念和目標定位。全體教職工要在共同的愿景下團結起來,即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這就需要有科學的定位,即定地位、定方位、定品位,找準位置。要著力提高教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機制,培養造就具有世界眼光、全局觀念、創新精神、實際能力和良好修養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加強教職工的基本功訓練,要干什么,學什么,懂什么,精什么,扎扎實實打基礎,上水平,創特色。 三是要認真搞好大討論的總結。擴大后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每位成員要認真撰寫總結,每個單位也要認真搞好總結。對大討論征集到的意見,要按照分工認真梳理研究,做好整改和答復工作。我們的大討論雖然即將告一段落,但其所煥發出來的精神與物質的東西,卻會持續的發酵和起著作用。所以我們要不斷鞏固和深化大討論的應有成果,真正把我們濰坊學院的事情辦好。
發布時間:2010-12-02本站訊:11月30日,院長王守倫分別到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教育科學與傳媒工程學院參加“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大討論,與兩院領導班子、教研室主任、教師代表、輔導員代表等進行了深入討論。 兩院教師圍繞如何以教師為本,調動教師教學、科研積極性,如何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并就實際工作中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王守倫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大家的發言。他說,大家所提的意見和建議都非常中肯,都是站在促進學校更好發展的角度,積極建言獻策,積極為學校發展做貢獻。學校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以構建更加和諧的校園氛圍。他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大討論是整個大討論的最后一個專題,也是核心問題。所謂以人為本就是尊重人、關心人。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要以師生員工為主體,關心他們的生活,為他們提供發展空間。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努力在說話、辦事、制定政策方面考慮師生根本利益,從師生利益出發,為教師提供發展空間,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要通過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激發師生的內動力,努力構建和諧的教書育人環境。教職工也要正確理解以人為本,人人爭做創建和諧校園的先行者,從自我做起,為人師表,履行好崗位職責,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構建和諧校園,也要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學會寬容、合作,多為別人著想。整個校園氛圍和諧了,師生的積極性才能被激發了,學生才能夠健康成長,學校也會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 (文/圖:張丹琳 編輯:新聞中心) 新聞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歡迎投稿!
發布時間:2010-12-01本站訊: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扎實做好大規模干部培訓工作,按照市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我校干部自主選學培訓工作自2010年5月25日開班,11月28日結束。順利完成了所承擔的21個培訓專題、總計672學時的培訓任務,培訓學員1365人。 干部自主選學培訓班在2009年培訓班成功舉辦的基礎上,2010年我校進一步優化了選學課程,致力于滿足我市市直機關干部多樣化、個性化的培訓需求,為提高干部素質和工作能力提供幫助。 市委組織部對我校的干部自主選學培訓工作給予了許多關心和支持,學員們對我校的培訓內容和培訓組織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來源:成人教育學院 編輯:新聞中心) 新聞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歡迎投稿!
發布時間:2010-11-30Copyright ? 2005-2022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