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5月28日,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黨總支書記周瑩和院長籍法俊作為服務企業專員,走訪對接安丘四家企業。在與山東云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和安丘市富華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完成對接后,周瑩實地調研有關生產經營狀況、項目需求、產品市場等的情況,聽取企業生產經營和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需求。周瑩通過開展政策解讀咨詢等方式,宣傳黨委政府出臺的減稅降費、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審批服務、金融支持等涉企熱點政策,幫助企業更多更好享受政策紅利。籍法俊對接的單位是安丘市建才面業有限公司和山東盛祥動力有限責任公司,他與企業相關負責人就企業情況進行了深入交流,問詢企業是否有需要協調解決的困難、問題和有關訴求。同時,與安丘市地方幫扶企業的對接領導進行了聯系,共同就當前企業發展情況及“濰企通”平臺進行了探討交流,為企業提供有力的支撐和服務,助推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服務企業專員制度是濰坊市委、市政府2021年的重大決策部署。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相關會議精神,整合優勢資源,主動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宣傳政策、收集和解決問題、促進發展,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編輯:新聞中心 文/圖:孫晴高懷金)
發布時間:2021-06-02
本網訊 5月25日,經管學院舉行學習會,學習交流習近平總書記4月19日在清華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學院理論中心組成員(擴大)參加學習。在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清華大學重要講話精神后,博士、副教授劉偉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對青年成長成才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同時這也是對教師培養人才的要求。作為高校教師,要做“四有”好老師,成為大先生,嚴謹治學,努力培養高水平一流人才。青年教師郎豐瑋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我感到責任重大,深刻意識到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就很難培養出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所以我們要牢記立德樹人的初心使命,提高教書育人本領,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努力培養更多的一流復合型人才,為建設現代化強國貢獻更多的力量。博士、教授邢明青結合自己的科研實際談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和“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對于高校教師做好科研工作非常重要。自己在研究過程中運用傳統思路遇到瓶頸,無法突破,把環境問題與產業組織理論中的研發理論結合起來,才又開拓了思路,發現了許多新的研究主題,這些新的思路正是在這種“學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產生的。作為高校教師,我們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扎實做好科研創新工作,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和質量。會上,學院黨總支負責同志還傳達了學校有關會議精神,布置了近期黨建主要工作等。(編輯:新聞中心 文:鄧建波)
發布時間:2021-06-02
本網訊 5月25日,經管學院組織召開學習黨史交流會。學院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全體成員參加交流會,在前期學習《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有關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發言。全國樣板支部、教師第二黨支部書記陳匯才副教授說,通讀學習了《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進一步提升了對黨和國家發展歷史、發展成就的認識,增強了未來發展信心和力量。作為高校教師,要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將黨史學習教育有關內容與專業教學相結合,講清楚黨和國家的發展歷程、政策、舉措、成就、目標等,落實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總要求,教育學生把握歷史大勢、歷史主動,堅定理想信念,擔當歷史使命。教師第五黨支部委員劉明副教授談到,黨史寫的是歷史,敘的是奮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真理,啟示的是當下,能夠給我們提供無窮的智慧、豐富的營養和前行的動力。作為新時代共產黨人,要把學習黨史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學深悟透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好地運用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引領發展。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以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姿態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全國樣板支部、教師第二黨支部委員劉培芳從學史知史、深刻認識黨的性質宗旨、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三個方面談了學習體會,她表示要把黨史學習的有關內容融入到專業教學中去,加強課程思政,給學生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被實踐證明了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增強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被任何干擾所惑,走自己的路,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編輯:新聞中心 文:鄧建波)
發布時間:2021-05-28
本網訊 5月25日下午,校長馮濱魯來到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8126教室,參加聯系班級2018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班的學生活動。數學院黨總支、團總支負責同志參加活動。活動中,學生代表劉佳承、鄒娜、徐琪棟等三名同學通過分享支教經歷,講述了支教期間的心得感悟和成長收獲。馮濱魯結合自身經歷,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專業學習、就業競爭壓力、心理健康、職業規劃、考研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耐心、認真的解答,并給出了指導性的建議。馮濱魯從“數學有用”、“相信自己”、“全面發展”三個關鍵詞入手,與同學們進行了親切交流,表達了對同學們的殷切期望。他講到,學習數學可以增強同學們的邏輯性、看問題的系統性、行為準則的規范性,對行為準則的養成有重大影響和作用。他希望同學們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有決心,鼓勵同學們做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數學院團總支負責同志做總結發言,希望同學們不辜負馮校長的殷切期望,珍惜韶華,不負青春,以優異的成績慶祝建黨一百周年和濰坊學院建校七十周年。此次活動是學校領導干部聯系班級制度的具體落實,進一步拉近了師生關系,使學生們深切地感受到學校對學生成長的重視與關懷。會后,同學們紛紛表示,要樹立遠大理想,繼續深入學習專業知識,勇擔時代使命,爭做時代弄潮兒。(編輯:新聞中心 文/圖:王南/沙依布 閆士鑫)
發布時間:2021-05-27
本網訊 5月25日,機關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組織2021年第4次集體學習。學習內容兩項:一是學習《中國共產黨簡史》,二是觀看系列短片《理想照耀中國》之《守護》和《歌唱!祖國》。機關黨委書記張靜主持,中心組成員參加。 (編輯:新聞中心 文圖:李琦)
發布時間:2021-05-27
本網訊 5月23日下午,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學生集中收看了由教育部社科司和人民網聯合舉辦的“同上‘四史’思政大課”活動的第四堂課——社會主義發展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前三堂的思政課中,同學們分別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進行了學習與交流討論。本次思政大課邀請到了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顧海良老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馬慎蕭老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博士、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付麗莎等共同授課,主要圍繞“社會主義發展史”詳細講解了空想社會主義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列寧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蘇東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運、中國社會主義的探索和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大課讓眾學子在社會主義思想史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源流,在社會主義運動史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方位,在社會主義制度史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性與優越性,在社會主義革新史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貢獻。本次思政大課是“四史”思政大課的最后一講。四次大課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讓青年大學生了解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下中國人民從道路探索到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只有學習了解歷史,才能對照初心、常思使命。2020級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凡東祺課后感慨道:“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是從對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持之以恒的探索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從無數前輩心血澆灌的成就中,體悟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艱辛。我們這代人要牢記使命,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編輯:新聞中心 文:趙靜)
發布時間:2021-05-25
本網訊 自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以來,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黨總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辦實事解難題,為學生成長鋪路架橋。5月23日下午,學院學生黨支部前往學校體育館參觀“慶百年”科技創新與人才成果展。十幾名學生黨員走進“慶百年”科技創新展覽館進行實地參觀學習。在參觀學習過程中,學生黨員們深刻感受到了濰坊地區各地級市企業在黨的帶領下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工業生產、環保等方面的科技創新成果頗豐。各級各類企業堅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創新發展道路,加強科技創新投入,重視引進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卓越貢獻。本次科技創新展還展示了我校近年來在各級各類科技創新競賽中獲得的成果以及濰坊地區各大高校在創新創業大賽、機器人大賽、“互聯網+”大賽等科創成果。同時,借助活動之機不少企業與高校開展“雙百行動”,借此機會進一步加強校企間合作,促進成果轉化,將尖端技術服務于社會。參觀學習結束后,學生黨員們紛紛表示要充分認識到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換來今天美好的生活,要心懷感恩之情,繼承革命先輩光榮傳統,扎實學好專業文化知識,用創新精神引領我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編輯:新聞中心 文/圖:仉新剛 馬俊原/李碩琛)
發布時間:2021-05-25
本網訊 5月19日,學校舉辦了“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宣講活動,邀請濰坊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蘇明主任為畢業生們分析形勢、講解政策、分享經驗。蘇明以“就業創業形勢、就業手續辦理、就業創業政策以及防范就業陷阱”等為主題,給2021屆畢業生上了一堂生動而深刻的就業創業指導課。本次宣講活動是我校開展“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系列活動安排之一,由濰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學校聯合舉辦。各學院分管學生負責人、畢業班輔導員和部分2021屆畢業生參加活動。學校將以本次宣講活動為契機,搶抓畢業生離校前的關鍵期,進一步細化推進就業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實“分類指導、一生一策”等工作方案,重點關注就業能力弱的學生群體,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精準推送有效就業崗位,確保實現線上、線下就業信息全覆蓋,把學校關心和幫助傳遞給每一位畢業生,全力以赴推動畢業生盡早就業、更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編輯:新聞中心 文:劉磊)
發布時間:2021-05-21
本網訊 為慶祝建黨100周年,弘揚中華紅色文化經典,進一步增強師生的愛黨愛國情懷,由學校團委主辦、傳媒學院承辦的“學習中華經典,傳承紅色基因”中華經典誦吟大賽決賽,于5月19日晚在圖書館報告廳落下帷幕。本次大賽共收到各二級學院120多個朗誦作品,經過初賽層層選拔,最終有20個作品進入決賽。參賽選手們以不同形式誦讀紅色經典,或慷慨激昂、或柔和婉轉、或豪邁奔放、或鏗鏘有力,一首首飽含激情的詩歌,抒發了參賽選手矢志不渝的紅色情懷,表達了濰院學子對黨的敬仰之情,引起現場觀眾的共鳴,贏得滿堂喝彩。法學院朗誦的《青春中國》,講述了《南京條約》后無數青年人走向革命道路,最終帶領著中國走向輝煌;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紅船,從南湖出發》,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共產黨奮進的艱辛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傳媒學院的《誰是最可愛的人》,講述了志愿軍戰士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身先士卒、為國捐軀的感人事跡,將比賽推向了高潮。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烈角逐和評委老師們的認真評選,最終評選出一等獎三名,二等獎四名,三等獎六名,優秀獎七名。傳媒學院黨總支書記盧運山、副書記劉先學等為獲獎選手頒獎。學校團委相關老師及傳媒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教研室的老師們擔任本次比賽評委。回首百年光輝歲月,見證百年不斷前行。本次中華經典誦吟大賽的成功舉辦,為我校學子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平臺,提升同學們綜合文化素質和精神風貌,更是通過誦吟的形式,緬懷先烈、感受曾經的崢嶸歲月,增強我校學子愛國愛黨情懷。相信在未來,我們定會從經典中汲取無窮的前進力量,堅定理想信念,接好時代的接力棒。(編輯:新聞中心 圖/文:王雨晴周若禹/王舒婷)
發布時間:2021-05-21
本網訊 5月18日,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黨總支組織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學生黨員、優秀學生干部走進“使命·擔當”濰坊黨性教育基地開展“重溫入黨誓詞,緬懷革命先烈”現場教學活動,引導青年學子從黨的優良傳統中認清歷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與力量。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孫玉鳳、學生黨支部負責老師與40余名學生代表一起參加了此次現場教學活動。參加現場教學的全體黨員在主題展館的序廳,面向鮮艷的中國共產黨黨旗重溫入黨誓詞。師生代表先后參觀了以“內憂外患,勇做民族獨立主心骨”“百廢待興,甘做艱苦創業鋪路石”“春潮涌動,敢做勇闖新路領頭雁”“長風破浪,爭做偉大復興追夢人”為主題的四大展廳。參觀過程中,大家認真聆聽講解,相互交流感悟,展廳中陳列的一幕幕歷史場景、一張張歷史圖片帶領大家一同回望濰坊革命建設歷史,重溫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典型人物事跡,深刻揭示了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為民務實、擔當使命的情懷,充分印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選擇,彰顯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意義。參觀結束后,大家表示深受教育和洗禮。隨后3位老師在現場分別進行了一次微黨課的講授。學生黨支部書記馬永生說,“使命·擔當”主題教育展館,生動的展現出從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到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在濰坊大地上不忘初心、勇于擔當的偉大奮斗征程。劉媛媛老師說,通過參觀我們清楚的看到從播下革命火種的小小紅船,到領航復興偉業的巍巍巨輪,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書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孫玉鳳說,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今天的參觀中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我們黨胸懷千秋偉業,百年正是風華正茂。我們黨百年奮斗征程中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寶貴經驗和精神財富,參加活動的學生黨員、團員青年要以此次現場教學為契機,帶動化院學生黨員、團員青年更加積極的投身到黨史學習教育中去,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參加此次活動的學生代表深受啟發,紛紛表示要學習濰坊大地上一代代革命者和建設者的奉獻精神,更好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提高黨性修養,以實際行動獻禮建黨百年。(編輯:新聞中心 文/圖:馬永生/夏彩蝶)
發布時間:2021-05-21
本網訊 為推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的開展,加大新冠疫苗接種宣傳力度,提高群眾接種覆蓋率,近日,美術學院學生黨支部的學生黨員與“七色花”大學生志愿服務隊的同學們一同來到雙報到單位濰坊市工福街社區,助力社區疫苗接種工作有序開展。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同學們分為兩組。一組電話統計社區居民的身份信息與居住地址,解答居民的咨詢,一組登記新冠疫苗接種記錄情況。他們統一穿著黃色志愿者服裝,忙碌在工作現場,為社區帶來了一抹青春的亮色。“請您提前準備好身份證和知情同意書”“新冠疫苗的接種跟平時的接種是一樣的,接種后只要注意觀察和休息即可,您不必太擔心”“接種之后仍然需要佩戴口罩,注意防護”……同學們不厭其煩地為居民答疑解惑,耐心細致地登記各類信息,熱情的服務得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的高度認可。學生黨員周賓同學表示,宣傳普及疫苗常識,引導群眾盡早進行疫苗接種,為疫情防控筑起更穩固的防疫屏障,這是我們大學生應盡的義務。我們也非常榮幸能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的隊伍中來,為身邊群眾辦一件實事好事,為疫情防盡一份力量。(編輯:新聞中心 文:韓瀟彤 陳菲菲)
發布時間:2021-05-21
本網訊 日前,在“學習強國”山東省平臺“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主題征文活動中,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娟同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李涵超同學榮獲山東省青年組優秀獎。劉娟的《盛世中華 青年同行》,從梁啟超、譚嗣同寫到黃旭華、南仁東,把青年學生的愛國擔當表現得淋漓盡致。李涵超的《聚螢火之光,照亮中華》,緊扣愛國主題,呼吁青年一代為偉大復興而奮進。濰院學子會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四史學習教育,為中華民族復興、為中國人民幸福奉獻青春和力量。(編輯:新聞中心 文:趙靜)
發布時間:2021-05-21
本網訊 為增強新一批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素養,提高其政治覺悟,引導新一批入黨積極分子在學黨史的大背景下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八十二歲高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退休教授張大鳴于2021年5月14日在齊賢樓2210教室做了“感恩與傳承”為主題的黨史學習宣講報告。出席本次宣講的有濰坊學院離退休處處長徐樹芝、副處長戴建民,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王勝主持本次活動。張教授從八個方面進行宣講。第一是紅船精神,他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到上海望志路106號開始講述黨剛建立時的艱辛與困難。第二是井岡山精神,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是黨根據歷史實際情況進行建設的一大舉措,在艱苦的條件下共產黨員不斷探索發展慢慢走向成熟。第三是長征精神,二萬五千里長征走的不僅僅是坎坷還是走向成熟的歷程。第四是延安精神,延安時期黨的建設不斷發展成熟,黨員數量不斷上升,在這一時期需要學習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第五是西柏坡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依靠群眾團結統一的精神。第六是抗美援朝精神,講到這里,張教授激動地說:“《跨過鴨綠江》這一部影片我看過好幾遍。我們不能忘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英雄,比如楊根思、黃繼光和邱少云烈士。”第七是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我們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進行斗爭,進入全民接種疫苗的階段,與國外疫苗行成鮮明對比。在其中“要看到我們祖國五千年的歷史,不要只看美國兩百年的歷史”“不要崇拜西方,在座的青年一代不要妄自菲薄 要有文化自信”“絕不能崇洋媚外”。第八脫貧攻堅戰,自2012年到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云南等地進行實際考察,進行艱苦的脫貧攻堅戰,最終實現脫貧攻堅,是了不起的業績。最后,張教授對青年一代寄予厚望:現在我們進行學黨史的教育,要在其中悟思想。青年一代將大有作為前途光明。 在張教授的講述之下,在場的入黨積極分子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學習黨史的重要性,以及黨帶領人民在各個歷史階段進行艱苦奮斗而相信在之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生活中,各位入黨積極分子都能夠端正思想,實事求是,用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踏實做好每一件事,以實際行動踐行,爭取早日加入到黨組織中。 (編輯:新聞中心 文/圖:趙靜/楊若潔)
發布時間:2021-05-19
本網訊 5月16日上午,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2019級和2020級全體同學同上改革開放史思政大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本次思政大課由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向明教授、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閆方潔教授、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肖光文講解。肖教授從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三個階段,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大膽探索,克難攻堅,砥礪奮進,真抓實干,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經受住了各種困難和和風險考驗,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新的高度的奮斗歷程。明史知責,砥礪奮進。從建國初的一窮二白,到今天屹立世界東方,這是無數前輩辛苦付出譜寫出的燦爛華章。改革開放的艱辛歷程,堅定了同學們爭做高舉旗幟、勇于擔當、胸懷全局的有為青年的決心。2019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班張爍說:“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要牢記改革開放的歷史,承黨的優良傳統,忠誠黨的事業,堅守初心使命。”2020級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1班的張文奇說:“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為祖國建設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為祖國的強盛發展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編輯:新聞中心 文:趙靜)
發布時間:2021-05-17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