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團隊項目的推進作出貢獻,不管環境多么艱苦,工作多么困難”。這是外國語學院王珂博士在主持國家級橫向課題,海外韓國學萌芽發展階段基金項目《中國山東地區地域特色型韓語教育研究體系及中國<燕行錄>研究基地的構建》相關研究時內心的想法。
王珂博士的團隊利用暑期時間相對集中的優勢,先后奔赴萊州、平度、昌邑、寒亭、昌樂、青州、濟南等地,行程四千余公里,足跡遍布大半個山東。通過古代方志研究,傳承發揚齊魯優秀傳統文化,架構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酷暑下老師們求真務實、刻苦攻關的“工匠精神”,正是將科研工作真正做在齊魯大地上的充分展現。
面對許多歷史遺跡、民間信仰等問題皆無法通過現有史料記載來進行確認和考證的難題,記者跟隨團隊成員一路深入田間地頭、鄉里坊間,采訪當地居民,探尋逝去的歷史真相。
行程緊迫,團隊成員只能在考察點之間的途中拿提前備好的快餐或零食匆忙填飽肚子;遇到舊村拆遷的情況,原村莊內早已空無一人,相關采訪無處著手,團隊成員只能通過遍訪臨近幾個村莊,幾經周折后才能前往舊村莊進行采集拍攝,泥濘崎嶇的鄉間小道沒有阻擋團隊成員的腳步,大家在困難面前沒有抱怨,唯有對科研探尋的熱愛與決心。
面對有些村民對采訪工作的抵觸,團隊成員的耐心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誠意與執著最終感化了多數人,通過溝通交流,當地村民知曉了科研團隊的來意,將自己所知毫無保留地和盤托出,也使得團隊獲得了很多寶貴的資料。研究團隊一絲不茍的求索精神及其對歷史的敬畏贏得了當地村民的幫助,有些村民為團隊當起了翻譯,將地方口音較重的受訪者的口述,一一進行解釋。一天的采集資料工作在疲憊中結束,團隊成員無暇仰望鄉間的繁星,而是要根據錄制的采訪視頻,逐字逐句地記錄下采訪內容,為項目研究收集有價值的原始資料。
各地史志辦公室專家對團隊項目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巨大幫助。萊州市地方史志辦公室楊曰明主任不但肯定了相關研究的價值和意義,并為研究團隊引薦了前萊州市地方史志辦公室主任楊宏俊老先生,這讓團隊成員受益良多。不僅如此,在得知研究團隊正在進行萊州地名沿革考證后,楊主任親自帶領研究團隊前往萊州市民政局地名管理辦公室,找到戴錫金主任為研究團隊答疑解惑。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暑期下鄉只是王珂博士團隊日常科研工作的一個縮影,他們始終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扎實干勁,踐行著科研的初心和使命,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淡泊之心書寫著年輕科研工作者的癡迷與超然。
相信這個暑假,濰院還有很多同王珂博士團隊一樣的追夢人,懷揣著對科研工作的探求欲和責任感堅定前行!
青州市東關社區居民正在為團隊成員講述名宦趙秉忠故居的點點滴滴
萊州市民政局地名管理辦公室戴錫金主任(左一)與楊宏俊老先生(右一)為團隊成員答疑解惑
龍口市龍口港街道閻家店村村民為團隊成員講述當地廟宇的情況
青州市邵莊鎮北普通村民帶領團隊成員尋找相關古跡原址
(文:張學祥 徐安娜 編輯:徐安娜 編審:張克剛 終審:韓永忠)
微信公眾號
濰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