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烈日高照,暑氣炎炎,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一大早,在壽光蔬菜大廈辦公樓前,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總農藝師潘子龍、科技發展部部長田素波等,熱情地與從大巴車上下來的濰坊學院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曹慧博士以及該院的老師們握手寒暄。該院的“雙師”型教師培訓開班儀式以及校企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將在這里舉行。
為了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利用暑假組織部分教師到中國蔬菜之鄉—壽光的相關企業進行培訓學習,并與企業簽約。
在壽光蔬菜大廈三樓多功能會議室,曹慧與潘子龍代表校企雙方簽署“雙師”培訓基地協議,并為基地揭牌。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副總經理、濰坊種子谷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月娟與曹慧簽署校企戰略合作協議。
培訓班上,潘子龍、田素波、山東壽光蔬菜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番茄育種組組長陳福東,分別作了題為《壽光設施蔬菜新技術及發展歷程》《壽光蔬菜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壽光蔬菜品牌建設案例》《番茄育種綜述》報告。
7月22日下午至23日,學員們先后到全國蔬菜標準中心和蔬菜小鎮以及壽光市魯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山東永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了參觀學習,并與上述兩家企業簽署校企合作協議。
在蔬菜小鎮的現代化智能溫室,學員們詳細了解了物聯網技術、基質土栽培技術、智能農業裝備、水肥一體化控制系統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先進農業技術,感受著現代農業機械化、自動化以及智能化的生產過程帶來的震撼;在魯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學員們參觀了多種有機基質和生產車間及對蔬菜的栽培示范;在山東永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學員們對種子自動分選、包裝設備以及可追溯的物聯網技術等進行了學習研究。
他們邊聽邊記邊問,詳細了解相關技術以及數據,并與企業科研人員互加微信,建立溝通學習的渠道。他們還用手機拍照、錄視頻,留作學習研究資料。從溫室大棚,到車間廠房,即使是溫室大棚內高溫高濕的環境,也絲毫沒有消減教師們學習的熱情。
學習培訓,讓學員們進一步了解了如今農業公司在育種研發、土壤改良、園區建設運營和品牌農產品推廣等具體生產和運營一線的發展情況,紛紛表示收獲頗豐。
“通過參觀,實地了解了冬暖式大棚的升級換代過程,也感受到了大跨度現代化冬暖大棚帶給我們的震撼。‘蔬菜小鎮’里有著整齊干凈的育種和檢測實驗室、智能化的大數據監測平臺、豐富多樣的種子資源庫,并且見到了現代化的水肥一體化控制系統,這一切展示了農業現代化的同時,也讓我們對未來農業的發展充滿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今年新進博士馮永永說。在感受現代農業的魅力的同時,學員們也開始反思教學工作。杜連彩說:“參觀培訓讓我深切感受到教材中部分內容老舊滯后,與時代發展脫節,不利于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在教材中添加更新新技術、新方法,以壽光農業發展為基礎編寫一部現代園藝學類教材是很有必要的。”新進博士封佳麗也表示,作為一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工作,要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要立足實際問題,培養專業人才,提高自身素質,解決產業難題。
據曹慧介紹,這次進行的“雙師”型教師培訓,只是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暑期工作的一項,該院教師們正充分利用假期時間相對寬裕的機會,積極申報課題和進行科研攻關,開展教學改革和服務地方等工作。
7月26日,記者走進位于3號教學樓的生物學院實驗室,依然能見到老師們忙碌的身影。路艷老師和封佳麗老師正在討論“MejA誘導下朱砂根三帖皂苷生物調控研究”課題相關文獻資料,探討關于三萜皂苷關鍵酶基因克隆的研究內容和實驗方案。劉春香、高秀清兩位老師正在進行小麥抗生素抗性濃度的篩選和前期實驗的PCR檢測。今年6月份,劉春香團隊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老師簽訂了橫向科研項目做小麥轉基因,今天的實驗是實驗項目的一部分。“蘿卜品質提升創新”團隊的李媛媛老師和韓敏老師正在開展蘿卜肉質根色澤關鍵基因的功能研究。兩位老師長期致力于蘿卜含糖量、辣味等品質調控機理研究,以期為分子標記輔助選育優質蘿卜新品種提供分子依據。該課題經過近一年的研究已有了初步結果,目前正進入攻堅階段,該團隊正利用假期時間抓緊完善試驗,爭取早日實現突破。
烈日炎炎,曹慧教授和她的科研團隊依然奮戰在田間地頭。為了保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不同蘋果砧木和施氮水平下砧木-接穗-土壤系統碳氮流的定量分析研究”順利進行,曹慧帶領其科研團隊利用假期持續開展相關研究工作。該團隊還利用假期到濰坊景海果業有限公司、濰坊鑫潤果蔬專業合作社、臨朐鑫潤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等農業企業進行技術指導與交流,了解企業在生產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對新品種、新技術的需求,尋找合適的切入點,積極開展橫向課題研究,加速企業轉型升級,以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
為獻禮學校建校70周年,萬永霞老師、宋桂全老師作為組長,分別組成編撰組,進行《濰坊學院校園動物圖志》和《濰坊學院校園植物圖志》的編寫工作。放假以來,編寫組的各位老師及學生,根據各自分工,正在進行校園動植物圖片補拍與補錄、校園植物圖片的插入與排版、書稿文字的修訂與審核等工作。
為適應我校打造“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線上課程建設要求,暑假期間,范晶晶、劉彩云兩位老師分別帶領各自課程團隊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動物生理學》《植物保護學》在線課程建設。從知識點的整合提取,思政元素的融入,到微課視頻的錄制,再到學習任務、交互討論、隨堂測驗、拓展作業的設計等都經過團隊成員充分的討論,花足了心思。“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效果,是我們課程建設的根本出發點,我們學院已建成《植物生理學》、《遺傳學》兩門省級一流課程,為后續課程的申報和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范晶晶說。
曹慧表示,該院在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狠抓科研創新、課題申報工作,力爭能出更多科研成果,能夠立項更多高層次課題。假期里,學院將繼續加強與企業和地方的聯系溝通,爭取更多合作機會,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搭建平臺,為我校早日建成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貢獻力量。
(文:張丹琳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克剛 終審:韓永忠)
_Weiyuan news
微信公眾號
濰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