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7月5日下午,在綜合辦公樓五樓東會議室,黨委書記李東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有關重要講話精神。黨委副書記馮濱魯、王清明,黨委委員丁子信、朱猷武、趙光強、王旭升、王建新、李連成出席會議。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各黨總支(黨委、直屬黨支部)書記參加會議。
會議全文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的通知。
隨后,黨委副書記、校長馮濱魯,黨委副書記王清明,黨委委員、副校長丁子信,以及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黨總支書記周瑩、計算機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王忠山,圍繞學習內容、聯系工作實際,分別作了交流發言、談了認識體會。黨委書記李東作了總結講話。
會議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情回顧了黨的百年奮斗光輝歷程,系統總結了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科學凝練了偉大建黨精神,深刻揭示了黨在百年奮斗中形成的歷史經驗和在新征程中必須堅持的歷史規律,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的綱領性文獻,為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校上下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精心安排部署,周密組織實施,引導廣大師生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實踐要求,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
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強烈的歷史擔當、豪邁的時代自信、高遠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斗精神,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宣言。我們要充分認識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以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加深對黨成立的歷史意義和深遠影響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史、偉大功績、寶貴經驗、實踐啟示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重大意義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在新征程上奪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勝利信心和決心的認識,切實增強學習貫徹重要講話精神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會議強調,要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豐富內涵。一是深刻把握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系列偉大成就的百年光輝歷程。二是深刻把握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形成的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三是深刻把握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九個必須”的經驗啟示和根本要求,進一步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中汲取前進力量。四是深刻把握對當代青年的新期望和新要求,進一步增強做好新時代青年工作的光榮感責任感使命感,聚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主責主業,發揮黨、團育人政治功能,更好團結引領青年學生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青春力量。五是深刻把握對全體共產黨員的偉大號召,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會議要求,要迅速掀起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熱潮,務求取得扎實成效。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組織要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提出具體學習方案并抓好落實;黨員領導干部要先學一步、學深一層,走在前列、作出表率。二是精心組織學習培訓,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理論武裝重中之重,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核心內容,納入各類培訓,深入推進講話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三是扎實做好宣講,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納入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宣講重要內容,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內容,作為領導干部上講臺重要內容,廣泛開展宣講,扎實講好黨課。四是深化理論研究闡釋,依托學校學科專業和理論研究優勢,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研究透徹、闡釋清楚,推出一批有深度的理論研究成果。五是營造濃厚氛圍,充分發揮校內外各類媒體資源,集中力量做好宣傳報道,唱響主旋律,匯聚正能量,形成正面宣傳強勢,不斷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引向深入。
會議號召,要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準確把握學校發展新的歷史定位,深刻認識學校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切實履行高校基本職能,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踐行以師生為本的發展理念,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和動力,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堅定信念、鼓足干勁,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確保學校黨委確定的各項發展目標任務保質保量如期完成,為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更好服務社會、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努力辦好人民滿意、師生滿意的高等教育。
(文/圖:王鋒/王珍 編輯:王珍 編審:張克剛 終審:韓永忠)
微信公眾號
濰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