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濰坊高新區發布了2019年度高新區創新驅動政策第一批獎勵資金發放通知,學校山東省蔬菜種植裝備智能化工程實驗室以及科技合同登記年度工作分別獲得資金支持和獎勵。2018年濰坊高新區管委會發布了《濰坊高新區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支持企業健康發展暫行辦法》,加大財政科技資金投入,支持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對當年度獲批建設國家級、省級、市級研發機構,分別給予資金支持;對在全國技術市場申請認定和登記,并經省科技廳認定核準的技術合同給予獎勵;對當年度獲得的國內發明專利授權、PCT受理發明專利、國外發明專利授權予以資助。學校作為高新區專利大戶,已連續多年獲得該項資助。(編輯:新聞中心 文:儀志堅)
發布時間:2020-10-27
本網訊 10月26日,由學校體委、工會、學生處主辦,體育學院承辦的第二十屆教職工、學生籃球賽開賽。本屆比賽分教工、學生兩個組進行,兩個組別分別有21支代表隊參加競賽。上一屆前八名作為種子隊蛇形排列分配到各組,與其余各參賽隊進行對戰。據悉,第一階段的比賽將持續到11月6日,陸續進行80余場次比賽。(編輯:新聞中心 文圖:徐安娜)
發布時間:2020-10-27
本網訊 10月22日,外國語學院黨總支理論學習中心組赴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開展現場學習,外國語學院領導班子成員、黨總支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及外國語學院濰縣樂道院集中營研究所負責人參加學習。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是濰坊首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它充分挖掘保護濰縣樂道院暨西方僑民集中營歷史故事,使其與城市記憶、國家記憶、全球記憶融為一體,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珍愛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認知,形成弘揚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的濃厚氛圍。在解說員的引導下,通過觀看圖片和實物,現場聽取解說,大家進一步了解到,樂道院曾是濰縣革命的活躍地之一,被稱為“濰縣革命的搖籃”,許多革命家在這里進行革命活動。同時,也被集中營的艱苦生活所震撼,深切感受到了在戰爭年代集中營生活的殘酷以及人們對于和平自由的向往。通過現場集體學習,大家紛紛感慨當今和平環境的來之不易,表示要更加珍惜當下時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困難與挑戰,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履職盡責,為學校教育事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編輯:新聞中心 文:王婷)
發布時間:2020-10-26
本網訊 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于10月23日上午10點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緬懷先烈,銘記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對師生黨員的思想政治引領,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學生黨支部組織部分黨員師生觀看了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實況。大家正襟危坐、神情肅穆,認真地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當習近平總書記說到:“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腿肚子不會抖,腰桿子不會彎,中華民族是嚇不倒、壓不垮的……”現場掌聲不斷,大家被總書記慷慨激昂的講話深深地打動了。當中國人民、中華民族逐漸擺脫欺壓,逐漸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我們始終不能忘記老一輩革命家為維護國際正義、捍衛世界和平、保衛新生共和國所建立的不朽功勛。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社會如何發展,我們始終不能丟棄舍生忘死、向死而生民族血性,更加不能放棄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優良傳統。大會接近尾聲,在場黨員師生起立,高聲合唱《歌唱祖國》,歌聲大氣悠揚、振奮人心,大會在激昂的歌聲中結束。會后,學生黨支部的師生對大會內容、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意義等進行了學習和討論。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永遠銘刻在人類和平、發展、進步的史冊上。大家紛紛表示,自己將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銘記偉大勝利,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編輯:新聞中心 文/圖:李金宇/金波昌)
發布時間:2020-10-26
本網訊 10月23日上午,繼續教育學院舉行了2020級軍隊轉業干部進高校培訓班開班典禮。濰坊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學員及二級學院指導教師、繼續教育學院相關人參加了開班儀式。李秋之書記主持會議。宋雨青副院長總結了前幾屆培訓班有關經驗,要求本屆培訓班全面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強化專業指導,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退役軍人事務局程際賓主任對我市開展軍轉干部進高校專項培訓工作情況作了說明,并對本屆學員提出要求,一是端正學習態度;二是遵規守紀,樹好形象。指導教師代表在總結和回訪幾屆學員學習情況的基礎上,談了三點意見,一是關于軍轉學員課程設置的建議,二是學員如何做好心態調整和角色轉換,三是前幾屆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介紹。學員們對學校提供的學習條件和服務表達了感謝,表示認真學習,遵守紀律,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珍惜一年學習時間,為盡快適應新崗位工作奠定了基礎。隨后軍轉學員、指導教師和培訓科工作人員進行了座談。(編輯:新聞中心 文:張學德)
發布時間:2020-10-26
本網訊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力提升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質量,增強新時代基層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10月21日,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黨總支組織開展了線下黨員骨干培訓班活動。院長曹慧在開班儀式上作講話。開班儀式由黨總支副書記馮道俊主持。此次培訓的主題是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新時代黨務工作者的黨性修養、理論水平和業務本領,不斷提高黨員骨干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馮道俊帶領大家集中學習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院(系)黨組織建設的意見(試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院(系)級黨組織工作指導標準(試行)》《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師黨支部工作指導標準(試行)》《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師黨支部工作指導標準(試行)》的通知等文件,并對關于建設過硬黨支部的實施意見及高校黨支部建設規范提升工作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認識和思考。下一步,學院黨總支將還會對培訓對象進行黨建實務培訓、穿插進行實踐教學等環節。學院黨總支委員會全體成員、黨總支組織員、各黨支部委員會全體成員及全體輔導員參加了學習。(編輯:新聞中心 文:孫海燕)
發布時間:2020-10-26
本網訊 10月22日下午,法學院第33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開班典禮舉行。法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曹興波參加典禮并對同學們提出要求。曹興波在講話中對入黨積極分子提出三點要求:一、思想重視是前提。學生們要研讀黨章、黨史,明確黨的性質、宗旨、組織原則,遵守黨的紀律,懂得黨員的義務和權利,確保有足夠的學習時間和良好的學習效果。只有思想上提高認識,才能為中國夢與共產主義的實現做出貢獻。其次,動機端正是保證。入黨積極分子應該端正入黨動機,將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聯系起來,確立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信念。最后,行動落實是關鍵。“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他希望學生們能夠拓展素質,提高能力,在全面發展中實現個人目標,把行動落到實處。入黨積極分子們共同觀看了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致敬老英雄——新中國成立前的老黨員》,一同感受榜樣的力量。看到老英雄們為了祖國流血犧牲、英勇奮戰,學生們都熱淚盈眶,深受感動。“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一生一世。”學生們通過此次活動,更加懂得了要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共產黨員,還要走很長的路,需要終生的磨煉和不懈的奮斗,要堅定不移地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自己所追求的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編輯:新聞中心 文:孫鑫)
發布時間:2020-10-23
本網訊 10月17日,傳媒學院黨總支組織教工黨員赴壽光馬保三故居、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陳少敏紀念館及三元朱村等,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接受黨性教育。全體黨員先后參觀了馬保三故居和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在解說員的引導下,通過觀看圖片和實物,現場聽取解說,深切感受到了以馬保三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不畏艱苦、奮勇前進,堅決與侵略者作斗爭的革命犧牲精神。在參觀固安陳列館后,全體黨員在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前莊嚴肅立,面對黨旗,重溫了入黨誓詞。在陳少敏紀念館和三元朱村,黨員們通過聽取解說員的現場講解,配合著一幅幅照片和一段段視頻,分別體會到了以陳少敏和王樂義為代表的兩代共產黨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堅守的同一種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精神。通過參觀學習,黨員們深受教育,大家紛紛表示要積極向老一輩黨員學習,進一步增強黨員意識,堅定政治信念,立黨為公、奮斗進取,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努力爭做合格黨員,為傳媒學院的建設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編輯:新聞中心 文:崔豐韜)
發布時間:2020-10-21
本網訊 為進一步加強學生黨員的愛國主義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10月16日下午,外國語學院學生黨支部組織學生黨員觀看電影《奪冠》。《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奪冠》以“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為主題,還原了三場比賽,完美地呈現了跨越37年之久的數代女排的興衰起伏歷史,向大家訴說了女排雖歷經坎坷仍然不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在真正意義上詮釋了一代代國人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頑強拼搏、開拓進取、敢打敢拼的夢想與激情。在兩個小時的觀影時間里,在場黨員一次次被逼真的場景、跌巖起伏的故事情節、鮮活的人物形象所吸引,被女排們祖國至上、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所震撼。觀景結束后,大家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紛紛表示要學習女排精神,把責任扛在肩上,把觀影激發出的愛國情懷轉化到實際行動之中,要時刻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逆境中磨練自己,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投入到未來的工作與學習中,為外院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編輯:新聞中心 來源:外國語學院)
發布時間:2020-10-21
本網訊 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長”的號召,展現新時期大學生的藝術修養和愛國情懷,推動學院的美育建設,近日,美術學院在教學樓舉辦“合一空間創意工坊”作品展,展覽共展出作品95件,作品題材涵蓋雕塑、陶藝、版畫、繪畫等。“合一空間創意工坊”此次作品展的藝術品均為學生原創,包含“中國夢”“民族情”兩大主題,作品在楊玉艷、肖楠兩位老師的指導下,以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為己任,力求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學生從日常生活體驗出發,專注傳統藝術、空間、人文,取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激發出學生在空間架構下對不同材料的關注、審視、融合與創新,引導學生深挖當代藝術精神內涵,充分激發學生對藝術的創造力。(編輯:新聞中心 文:王立霞)
發布時間:2020-10-21
本網訊 10月16日,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曹慧教授支持的,《面向“新農科”地方高校涉農專業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協同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教育部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啟動會在我校召開。會上,曹慧對該項目的基本情況進行重點介紹。曹慧說,該教研項目旨在貫徹落實新農科建設宣言——《安吉共識》精神,加快新農科建設從“試驗田”走向“大田耕作”,創新地方高校涉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隨后,與會專家圍繞著產學研合作,導師制、虛擬教研室、虛擬教學中心、涉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共建課程等有關內容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并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農業知名專家、涉農高科技企業董事長、學校教務處相關負責人和項目組成員教師等參加了會議。(編輯:新聞中心 文:李媛媛)
發布時間:2020-10-19
本網訊 10月17日上午,經濟管理學院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在致遠樓開班。開班式后,黨總支書記郎益偉為全體入黨積極分子上第一次黨課,題目是《堅定“四個自信”,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郎益偉圍繞蘇共瓦解的主要原因—意識形態顛覆,中國抗疫所展現的制度優勢,堅定“四個自信”,勇擔新時代使命等三個方面進行了講述。他從當前世界上動蕩的幾個國家引入并分析了蘇共瓦解、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對比中西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同表現,分析講解中國取得的抗疫成就,用事實和實踐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展現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特別強調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入黨積極分子要堅定“四個自信”,堅守理想信念,明確新時代發展目標和任務,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提升學習能力,提高理論素養,增強黨性修養,做新時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發揮帶頭模范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應有的力量。(編輯:新聞中心 文:鄧建波)
發布時間:2020-10-19
本網訊 2020年10月14日上午9時13分,音樂學院2020級學生劉某到校園110警務中心報案,稱10月13號晚上在209教室丟失長笛一支,剛買兩天,價值4200元,學生非常著急。校園110警務中心接警后,迅速兵分兩路,一路到監控室比對監控錄像,一路對當晚教室情況展開調查,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調查,于10點30分將丟失的長笛找回,并及時返還學生。學生望著失而復得的長笛,一臉驚訝的目光說,你們這么快就破案了,感謝,感謝!2020年10月14日下午16時,校園110警務中心接到2017級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學生郭某報案,稱其餐卡丟失并被盜刷。根據學生提供的線索,對大學生創業超市的監控進行比對,根據刷卡人是開車來的部分車輛信息,對進出校園的車輛進行全面篩選,于當日17:30分鎖定嫌疑人,找到嫌疑人陳某,陳某對盜刷行為供認不諱,愿意雙倍賠償當事人損失。于10月15日上午將現金500元返還給學生郭某。(編輯:新聞中心 文/郭云峰)
發布時間:2020-10-16
本網訊 10月12日、13日,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組織學生分別觀看了教育片《回望延安》《較量無聲》《我和我的祖國》。學院2020級全體新生參加了此次觀影活動。電影《回望延安》是站在新時代對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追根溯源,是對延安時期我們黨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展現弘揚。《我和我的祖國》講述了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聯。三部影片精彩的內容使大家心潮澎湃,打動著每一位同學,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堅定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過觀看影片,同學們更加明白祖國繁榮昌盛離不開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也激勵我院學子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筑夢新時代,為偉大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編輯:新聞中心 文/圖:劉富杰/王文勇)
發布時間:2020-10-14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