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月22日至23日,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李英德帶領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處、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負責同志一行4人,先后赴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青島大學考察交流。山東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尹華,中國石油大學科技處負責同志,青島大學副校長孔偉金分別接待了我校考察團一行。李英德對三所高校一直以來對我校科研和學科建設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并向相關高校介紹了我校的發展歷程、辦學特色及本次考察學習的重點問題,希望與相關高校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實現互利共贏。相關高校負責人對我校考察團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雙方對口部門負責人分別就各自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文/圖:孫垂蓮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2-24
本網訊 2月22日,學校黨委副書記徐梅帶隊到高新區山東瀚正建設集團考察交流,開展訪企拓崗專項活動,并與4家企業完成就業實習基地合作簽約。經濟管理學院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徐梅書記一行來到山東瀚正集團進行參觀,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在公司會議室與參會的山東瀚正集團、山東德信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山東貝磊經貿有限公司和濰坊裕川機械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的負責人進行親切交流,4人都是濰坊學院的優秀校友,對徐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徐梅向與會人員介紹了學校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及重點任務,并重點為校友企業介紹了參與學校發展的校企合作形式,希望與校友一起推動學校就業、應用型高校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實現校城融合和服務地方的目標,共同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管理學院負責同志分別同與會企業負責人簽訂了就業實習基地建設及相關教科研合作協議。徐梅與企業負責人為就業實習基地揭牌。(文:劉偉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2-24
本網訊 2月23日下午,學校在行政樓五樓東會議室召開專題工作會,部署和推進學校2023年服務和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朱猷武出席會議并講話,發展規劃處等職能部門及部分二級學院負責人參加會議。會上,發展規劃處負責人傳達了省教育廳《服務和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總結了學校2022年服務和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取得的成績,并對2023年圍繞黃河戰略主題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作出工作安排。教務處、科研處、合作發展處、機械與自動化學院、生物與海洋學院、美術學院、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等負責人分別結合本單位實際,匯報了在積極服務和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朱猷武就如何更好地服務和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力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提出四點要求:一是高度重視。要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山東工作的指示要求,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廳的工作部署,加力推進學校黨委部署的重點工作任務,切實從行動上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二是把握機遇。緊緊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給學校和每個濰院人帶來的重大機遇,積極融入,搶抓機遇,奮發有為,讓學校乘勢提升和發展,使自己在有所作為中取得進步。三是壓實責任。發展規劃處要牽頭抓總,整合資源,匯聚力量,明確任務,統籌協調,全校上下同下一盤棋。各部門、各單位要對照省教育廳的實施意見,對標對表,找準切入點,精準發力,全力突破。四是狠抓落實。對于學校確定的事項和已有的項目,要規劃好路線圖,排出時間表,逐項消號落實。要持續挖掘,不斷創新,陸續發現和推出一批好的項目,扎實推進落實。要注重凝練特色,善于總結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做法,把這項工作不斷推向深入。(文/圖:溫效朔/莊夢琦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2-24
本網訊 2月21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副理事長、新未來在線教育集團董事長黃貴洲教授來校交流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學校黨委書記李東會見客人,副校長王成端出席座談會。李東對黃貴洲一行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學校在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校地融合和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就學科專業建設、專創融合、創新創業賽事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黃貴洲教授在座談會上作題為《以賽促教——“互聯網+”大賽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講座,與參會人員就雙創教育改革路徑和“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參賽備賽、項目挖掘、項目打磨等焦點問題進行了互動交流。教務處、團委、創新創業學院及部分二級學院相關同志參加了座談會。 (文圖:韓桂紅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2-23
本網訊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公布了2022年山東省繼續教育數字化共享課程認定名單,我校有3門課程入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子林教授主持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被認定為精品課程,繼續教育學院王慧敏主持的《工程制圖》、計算機工程學院崔玲玲主持的《Java編程基礎》被認定為優質課程。我校是為數不多的入選3門課程的高校之一,位居全省同類高校前列。根據《山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2022年度繼續教育數字化共享課程遴選的通知》要求,經各高校推薦,教育廳組織專家進行評審,本年度共遴選出山東省繼續教育數字化共享課程139門,其中精品課程55門,優質課程84門。入選課程將通過山東省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平臺面向社會開放共享。(文:王慧敏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2-23
本網訊 2月22日上午,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馬茜華會見到訪的山東海化集團有限公司一行三人。馬茜華對到訪客人表示歡迎。她指出,學校黨委行政特別重視與濰坊市重點行業企業的服務與合作。2023年學校確定的“一一六八”工作思路,聚力服務社會質量提升,全面加大開放辦學力度。其中,深入推進校城、校企融合發展是引領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點之一。加強與海化集團在雙師型人才培養、科教產融合、協同育人等方面的合作,特別是在人才雙招雙引、共引共享、掛職鍛煉、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將有力地促進校地校企互動發展,加快我校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會見結束后,雙方圍繞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學生就業與實習實訓等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合作發展處組織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相關專家參加座談交流。(文圖:臧威 編輯:王慧婷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2-23
本網訊 2月21日,學校黨委書記李東帶隊赴豪邁集團考察交流,會見豪邁集團董事長張恭運等負責人并進行座談交流。座談會上,李東介紹了學校基本概況和近年來事業發展情況。他指出,濰坊學院學科門類齊全、專業體系完善、高層次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始終堅持立足濰坊、扎根濰坊、服務濰坊,希望與豪邁集團在高校服務企業、產學研合作、校企協同育人、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致力打造校企合作典范,推動實現共贏發展。張恭運對李東一行表示熱烈歡迎,詳細介紹豪邁集團的發展歷程、業務領域及產品研發等方面情況,表達了與學校在技術研發、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校企合作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的誠摯愿望。在張恭運陪同下,李東一行參觀了企業展廳,并進入大件機械加工車間和機床裝配車間了解公司生產情況。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李英德,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博士代表參加了活動。(文圖:王慧婷 編輯:王慧婷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2-22
本網訊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印發《關于公布第十屆山東省師范類高校學生從業技能大賽獲獎名單的通知》(魯教學函〔2023〕3號),我校在本屆大賽中表現突出,取得優異成績,杜明真等9名同學獲一等獎,鄭彤彤等14名同學獲二等獎,牟俊宇等7名同學獲三等獎,張魯寧等17名教師獲優秀輔導老師獎,學校獲優秀組織獎。本屆大賽分為組織發動、學校選拔、省級預賽、省級決賽四個階段,設有學前、小學、初中、高中4個學段,包括學前教育、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等學科。省級決賽包含固定題目模擬上課、隨機題目模擬上課、答辯3個環節,分學校推薦選手、隨機抽取選手和一專多能選手三個類別比賽。我校校賽共設包括學前教育、小學語文、初中生物等 20 個學科競賽組和兩個一專多能組(設小學一專多能組和初中一專多能組)。我校涉師范專業的2023屆畢業生1317人(未包含音樂學、體育教育、美術學、特殊教育、教育技術學專業)全部報名參加校賽,共有133人獲獎,其中,20名學科競賽一等獎選手、2名一專多能組一等獎選手作為推薦選手,14名學生作為抽取選手參加省級決賽。整個賽程期間,教務處組織各學院精心組織教學能力突出的教師從研讀新課標、設計教案、制作創意教學課件、設計有新意的板書、恰當使用肢體語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指導,并組織召開多次調度會,邀請中小學一線教師、校長以及濰坊教科院教研員開展多場教學比賽指導活動,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抓起,全面提高參賽學生的基本教學素養和水平。下一步,我校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突出教師教育產學研一體化理念,逐浪教育改革潮頭,創新師范生培養理念,培養更多優秀未來師資,更好地服務地方教育。(文/圖:臧日霞、彭芬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2-22
本網訊 2月22日上午,我校第十三批參加教育實習的師范生和帶隊老師齊聚行政樓北廣場,乘車奔赴各實習學校,開始為期19周的教育實習工作。黨委委員、副校長王成端,教務處、相關二級學院負責同志和輔導員老師參加了送行活動。本學期,我校共派出2020級871名師范類專業本科生參加教育實習,涵蓋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歷史學、思想政治教育、音樂學、美術學、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等10個師范專業,分赴濰坊市內的安丘市、臨朐縣、青州市、昌邑市、濰城區、奎文區、寒亭區、高新區、坊子區、濱海區、壽光市、高密市、昌樂縣以及濟寧市、臨沂市、濱州市、泰安市等地市區的270多所中小學開展教育實習工作,是歷年來實習學生人數最多、分布區域最廣的一次。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育實習是實現師范生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和保障機制,是學生學以致用、提升教學素養的重要路徑。我校歷來高度重視教育實習工作,教務處和相關二級學院負責同志在前期積極與濰坊市教體局以及各地市教體局、實習學校溝通對接,針對本學期實習學生專業分布的具體情況,認真籌備,精準安排,確保學科、學段、學校符合師范專業認證標準,并全力做好實習學生的交通、食宿等保障工作。啟程前,教務處組織召開了帶隊老師和輔導員的專題會議,以及帶隊老師與實習學生的見面會,各二級學院分別組織召開實習學生動員會,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教育實習取得成效。(文/圖:彭芬/張蒙蒙、莊夢琦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2-22
本網訊 2月22日,校長馮濱魯主持召開校長辦公會議。校領導徐梅、馬茜華、朱猷武、王旭升、王成端、李英德出席會議。會議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2月16日會議精神。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為我們做好學校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導和行動遵循。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準確把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面對艱巨繁重的學校改革發展任務,善于從全局出發,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綱舉目張做好工作。會議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緊密立足學校實際,結合春季傳染病預防,動態調整、做細做實防控措施和應急預案,更加精準高效做好各項防控工作,為學校發展創造安全穩定良好環境。會議審議通過了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會議要求,要加強方案宣傳解讀,引導師生切實轉變觀念,狠抓教師業務能力提升,強化過程檢查指導,充分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功能,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取得實效,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會議還研究了學籍管理、項目評審、人選推薦、進修訪學、基礎設施建設、招標采購等事項。(文:王鋒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2-22
2月13日,學校召開2023年工作動員大會。會議繪就了“一一六八”學校發展“路線圖”,即堅持“一個根本指引”,堅定“一個發展目標”,實施“六個質量提升行動”,實現“八個創新突破”,聚力抓提升、求突破、促發展。會后,全校上下迅速行動起來,對照目標找差距,突出重點抓落實。從即日起,本網將開設“質量提升大家談”欄目,邀請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同志及教師代表,圍繞“質量提升”這一年度工作的主題,談2023年工作“干什么,怎么干”,進一步明確目標計劃和落實好工作任務的各項舉措,推動學校工作高質量發展。今天推出的是人事處處長王忠山談2023年人事人才工作——實施人才強校戰略 積極建設高素質人才師資隊伍。 “2023年,學校人事人才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和學校黨委人才工作會議要求,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全面推進新時代“人才強校”戰略實施意見,緊扣學校“一一六八”工作目標要求,聚力抓提升、求突破、促發展,積極建設高素質人才師資隊伍,為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王忠山在接受采訪時說。王忠山說,2023年,學校人才工作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中央、省委和學校黨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進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識,奮力爭先,真正走在前,開新局。全校各部門、各單位將繼續堅持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地位,始終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完善黨管人才體制機制,實行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切實履行人才工作主體責任,樹立強烈聚才意識,明確人才工作目標,提高人才服務保障質量,著力夯實人才發展基礎,推動人才工作再上新臺階。王忠山表示,2023年將持續做好高層次人才引培工作。學校將充分調動發揮各學院主體作用,構建更加靈活開放引才育才用才機制,大力支持各學院依托“濰院學者”人才工程項目、“準聘制”實施辦法等政策措施,開展領軍人才引育行動,實施人才團隊引育工程,積極引進學科專業發展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力爭全年引培優秀博士100人,引培學科帶頭人或高水平人才團隊2-3個。學校將積極構建人才發展服務保障體系。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深化人才分類評價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建立以激發活力為核心、以信任為基礎、以目標任務為導向的人才工作機制。深入實施“濰院學者”人才工程、“青創團隊”支持計劃、科研創新團隊培育計劃,完善教師準聘、長聘、短聘、項目聘相結合的聘用辦法,落實好領導干部聯系服務人才制度、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員制度等各項人才服務保障措施,持續提高服務人才工作質量水平,全力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圍,積極建設“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王忠山說,2023年,學校將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適應應用型大學建設需要,著力提升廣大教師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學校將充分利用“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積極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理念,在服務企業、服務社會中鍛造實踐育人本領。學校將推進落實《濰坊學院現代產業學院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試行)》,鼓勵現代產業學院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大膽探索、先試先行。學校將結合師范專業認證和工程專業認證工作需要,著力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構建結構合理的高水平應用型師資隊伍,為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奠定堅實的基礎。王忠山表示,為進一步調動廣大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積極推進專業技術隊伍高質量發展,學校將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要求,積極開展調研,結合學校實際,修訂完善職稱評審崗位聘任實施辦法,科學設置崗位類別,構建重師德、重能力、重業績、重貢獻的崗位分類評價體系。學校還將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教師評價制度改革要求,積極協調教務、科研等有關部門,統籌推進教師考核評價機制改革,優化績效工資管理分配辦法,發揮好崗位績效分配的調控作用,努力構建重實績、重貢獻的工作激勵機制,進一步激發廣大教職工的工作活力。以堅定的信心凝聚奮進力量,以實干的行動積蓄澎湃動能。王忠山表示,2023年,人事處(人才工作辦公室)將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更加嚴實的工作作風落實好各項工作任務,為迅速提升學校辦學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作出應有貢獻。(文:張付功 張丹琳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2-22
本網訊 日前,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團省委、省學聯公布了《關于“調研山東”——2022年山東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通報(魯青聯〔2023〕2號)》,我校喜獲59項集體和個人表彰榮譽。其中,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團總支榮獲2022年山東省“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付璐等16名教師榮獲2022年山東省“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陳倩等32名學生榮獲2022年山東省“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學生;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晨曦志愿者服務隊等8支隊伍榮獲2022年山東省“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服務團隊;《共筑防護之堤,護苗健康成長——關于青少年自護教育的社會實踐報告》等2篇調研報告榮獲2022年山東省“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調研報告。一直以來,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工作。2022年暑假期間,團委以“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精心組織指導各學院開展“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堅持黨旗所指、團旗所向,圍繞理論普及宣講、黨史學習教育、鄉村振興促進、發展成就觀察、民族團結實踐五大主題以及各類專項實踐展開,共申報各級各類服務隊1497支,組織14087名青年學子投身基層一線,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下一階段,學校團委將繼續發揮組織優勢,積極探索“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持續豐富實踐育人內涵外延,創新活動載體,帶動更多濰院青年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投身實踐,以實際行動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文:張亞萍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2-21
本網訊 2月18日,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王成端帶領教務處負責同志前往山東省濰坊商業學校、淄博市工業學校考點,現場查看我校相關專業2023年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轉段測試進行情況,并對相關工作進行指導。各考點嚴格按照省教育廳及學校工作要求,統一思想認識,分類精準施策,嚴格抓好考務組織,牢牢守住安全保密底線,落實好人防和技防各項管理措施,既保障了考生“應考盡考”,又確保了考試“公平公正”。測試現場紀律良好,考生精神飽滿,測試順利完成。據悉,本次測試為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基本技能測試,今年我校共有6個專業先后組織轉段測試,包括會計學等3個“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專業和軟件工程等3個“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專業,參加測試考生共有266人。(文圖:翟立波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2-21
本網訊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公布《山東省高等學校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名單》,我校機械與自動化學院申報的智能農業裝備技術服務黃河流域協同創新中心位列其中。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和山東省印發的《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我校在現有省級平臺的基礎上,聯合黃河流域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創建智能農業裝備技術服務黃河流域協同創新中心。該中心深入挖掘自身優勢,結合黃河流域農牧業生態基礎優良和地方產業特點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特點,以智能農機裝備研究為載體,圍繞大力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和農業生物、資源、環境信息自動獲取及多變環境復雜系統的智能控制等國家重大需求,梳理農機裝備短板弱項清單,推動農田農藝品種與農機相適應相匹配,著力突破技術裝備瓶頸,推進黃河流域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我校2022年出臺了《服務黃河國家戰略行動計劃(2022—2025 年)》,智能農業裝備技術服務黃河流域協同創新中心的獲批是我校服務黃河戰略行動科技創新行動的一項重要成果。 (文:解福祥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2-20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