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4月18日,機械與自動化學院(天瑞磁懸浮產業學院、濰柴產業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黨委書記張建偉主持會議并講話。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參加學習。與會人員集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發表的重要文章——《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于二十屆中央第二輪巡視情況的綜合報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會議要求,要注重學用結合,答好新時代新征程“人民至上”考題。要深刻領會《關于二十屆中央第二輪巡視情況的綜合報告》的精神內涵,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要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為契機,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要深學細悟篤行,打牢學習基礎,要堅持廣泛深入,要堅持重點突出,把學習《條例》同學習黨章和黨內法規制度條例相結合,及時發現和糾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黨員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嚴守紀律規矩,帶頭落實各項紀律要求,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文/圖:劉愛萍 編輯:魏霄 編審:王珍)
發布時間:2024-04-23本網訊 色彩細膩的工筆畫、柔軟可愛的鉤針花束、古樸雅致的書簽、獨具特色的印章……4月18日至19日,美術學院(陳介祺金石書法學院)“七色花”大學生志愿者服務隊在學校第二餐廳南廣場開展愛心義賣活動,百余件由學生親手制作的藝術作品分類陳列,供來往顧客挑選。同學們在藝術熏陶中將愛心傳遞,營造了濃厚的藝術氛圍與公益精神。活動現場,來往師生們熱情高漲,紛紛駐足觀賞、挑選心儀的作品。“快來領取自己的專屬小可愛吧”“愛心義賣,奉獻愛心”……志愿者們熱情地服務不斷吸引著來往“顧客”,不少學生穿梭在攤位前“淘寶”。同學們的精心準備和過硬的專業技能,贏得眾人嘖嘖稱贊,大家紛紛拿出手機掃碼。每一筆交易的背后,都是對原創藝術的尊重與欣賞,更是對愛心行動的支持與參與。“真沒想到我的作品拍了70元。”李洋漉同學沉浸在幸福之中。她的這幅《海棠蛺蝶圖》被王倩老師購買,王倩老師準備把這幅畫送給女兒,“這既是對學生的肯定,也是對女兒的激勵。”“這次活動是藝術與公益的融合,賣品有價,愛心無價,我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傳播正能量。”活動負責人、2021級環境設計專業的趙浚成同學介紹,本次義賣作品皆來自學院同學的優秀作品,義賣所得將進行扶困助學,助力困難學生完成學業。除了作品義賣,活動現場還設置了互動交流區,“書畫家”們欣然接受現場獨家定制。他們一邊揮毫潑墨,一邊分享創作心得,解答顧客疑問,拉近了藝術與大眾的距離,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美術學院領導來到現場,對學生的藝術才華給予了高度評價。黨委書記仉新剛表示,在“閎約深美 止于至善”的美育理念指導下,學院主張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張揚。“愛藝同行”愛心義賣活動,走進生活,走進實踐,既是學生風采的展示,也是善、雅、志精神的踐行,更是一張美術學院美育課程的亮眼成績單。(文/圖:陳菲菲 編輯:郭然 編審:王珍)
發布時間:2024-04-23本網訊 4月20日,法學院尚德志愿服務隊走進奎文區廣文街道中上虞社區,開展“拒絕校園霸凌,守護安全成長”主題志愿服務活動。活動現場,志愿者就“070勇敢者行動”進行反校園欺凌宣講,結合具體校園欺凌案例,讓社區孩子們初步了解校園欺凌的表現以及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志愿者現場表演了“傳遞法能量,向校園欺凌說‘不’”法律情景劇,演繹劇版校園霸凌,社區孩子們對校園霸凌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和感受,引導孩子們抵制校園欺凌,學會用法律武器向校園霸凌說“不”。同時,志愿者還為大家帶來《萬疆》《青春中國》等朗誦表演,表達了青年學子對于祖國未來的憧憬和向往,更展現了大家對祖國的熱愛和為之奮斗的決心。本次志愿服務,不僅讓社區孩子們充分認識到了校園欺凌的危害性,引導大家不做欺凌者、不當欺凌受害者、不做欺凌的旁觀者,共同抵制和防范校園欺凌;朗誦活動也表達了志愿者們對祖國的熱愛,堅定了他們的信仰和追求,引領青年朝著更加光明的未來奮勇前進。學院團總支負責同志,社區小學生及家長參加活動。(文/圖:徐淑涵 編輯:莊夢琦 編審:王珍)
發布時間:2024-04-22本網訊 為進一步落實校城融合發展戰略協議,在學校領導和奎文區領導的互訪推進下,4月19日下午,合作發展處組織文史、美術、音樂、傳媒等學院走進奎文區文化產業園區考察交流對接。本次活動以專業對接產業、以人才培養融合園區發展,雙向奔赴、同向發力,收獲豐碩。初步在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創新創業、非遺民俗傳承、美術展覽、創意文化園區建設等方面達成意向互認。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奎文區政府辦公室、區文旅局、文化館、恒建集團以及上海源嶸集團領導參加考察座談交流活動。(文/圖:毛凌云 編輯:魏霄 編審:王珍)
發布時間:2024-04-22本網訊 4月19日下午,舞臺劇《卅一年華之歌》啟動儀式在音樂與舞蹈學院舉行。學院黨委書記劉希美、副院長馬新濤、辦公室主任趙文安、院長助理朱筱,以及劉曉玲、黃永健、解濤、劉晉吉等主創人員參加啟動儀式。劉希美在啟動儀式上說,《卅一年華之歌》是音樂與舞蹈學院的一項藝術創作,此次舞臺劇的創作與演出,對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和師生專業能力建設,對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既是一次檢驗,更是一次促進。學院要以此為契機,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讓藝術作品成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載體。馬新濤說,該劇是學院教學工作與紅色文化傳承相融合的生動實踐,充分展示了學院在教學創新、文化傳承方面的積極探索和不懈努力,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教學改革與創新。作為本劇的導演兼編曲,黃永健表示,力求通過精彩的劇情和生動的表演,將鄧恩銘烈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深刻感受鄧恩銘烈士的革命情懷和人格魅力。演員代表解濤表示將以飽滿的熱情、嚴謹的態度,全身心投入到排練和演出中去,力求呈現出最完美的效果。本劇曲作者劉曉玲對作品的結構做了詳細的闡述。據悉,本劇是獻給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烈士的頌歌,也是獻給中國共產黨人的頌歌,劇中的全部歌詞均選自鄧恩銘烈士的詩詞。(文:馬新濤 編輯:郭然 編審:王珍)
發布時間:2024-04-22本網訊 近日,第十五屆藍橋杯軟件和信息技術大賽省賽在我校計算機工程學院舉辦。此次大賽包括了軟件類和電子類兩類賽事,近10所高校的400余名學生參加。藍橋杯作為國內權威的軟件和信息技術大賽,旨在推動高校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提高大學生的編程能力和創新思維。濰坊學院作為本次大賽的賽點之一,精心組織了各項賽事活動,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為廣大參賽者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交流學習的平臺。選手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編程實力,展現出新時代大學生的風采,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編程能力和創新意識,也加強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系,為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文/圖:劉洋 編輯:魏霄 編審:王珍)
發布時間:2024-04-22本網訊 為深入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不斷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4月18日,開元森泊集團總經理助理兼人力資源總監陳靜、招聘總監單磊來到文史學院(文化與旅游學院)開展交流洽談。學院領導班子成員、畢業班輔導員參加活動。洽談中,大家通過觀看開元森泊集團宣傳片和集團與高校的合作視頻,從宏觀上了解了該集團的投資模式、經營模式、管理團隊、人才梯隊、校企合作等具體情況。陳靜表示,開元森泊集團業態豐富,能為學院學子提供實習、就業機會,同時可在人才培養、課程開發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范克文對陳靜一行來訪表示歡迎,對前期的合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洽談,進一步探索人才培養與輸送、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課程研發、師資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和路徑,開展更深入的交流與合作,促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實、落地。據悉,“開元森泊”是開元旅業集團在30余年酒店開發和運營的基礎上重磅升級的“酒店+樂園”品牌。森泊因地制宜地將度假酒店、特色木屋、室內外水上樂園、兒童樂園,自然游樂、教育、會展等多重業態組合升級,已成為全新的一站式休閑度假綜合體IP。2020年12月23日,中國最大的旅游央企——中國旅游集團旗下中旅投資宣布戰略投資開元森泊。目前,山東日照、嘉興海鹽等多個項目正在有序推進。(文/圖:張芳芳 程琦 編輯:郭然 編審:王珍)
發布時間:2024-04-22本網訊 4月19日,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黨委聯合學校黨委組織部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主題黨日活動,全體師生黨員集體觀看愛國主義題材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長津湖之水門橋》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七連戰士在水門橋英勇阻擊敵軍的故事。影片中,志愿軍戰士們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最終成功阻擊了敵人的進攻。此次主題黨日活動,是一場有特色的黨性教育活動,讓全體師生黨員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體會抗美援朝精神、感受黨的偉大成就,激發了全體黨員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導全體師生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文:劉程愛 編輯:莊夢琦 編審:王珍)
發布時間:2024-04-22“輕風托紙鳶,扶搖上青天。”草長鶯飛的季節便是世界各地風箏愛好者齊聚濰坊的日子,4月19日,第41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暨2024濰坊風箏嘉年華盛大開幕。作為地方高校,學校與濰坊同頻共振,扛牢文化傳承社會責任,立足濰坊文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組織師生參加風箏會賽事項目、志愿服務,承辦風箏會部分比賽,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等方式全方位融入風箏會,讓廣大師生了解更多的濰坊文化,感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同時,沉浸式感受風箏會也是濰院學子展現才華、服務社會、熱愛家鄉的一次生動實踐,他們在翻譯服務中傳遞濰坊聲音,在風箏放飛中舞動濰坊風采,在創意設計中描繪濰坊色彩,他們既是文化交流的使者,又是科技創新的先鋒,更是濰坊故事的講述者,以實際行動為“更好濰坊”建設貢獻濰院力量。青春擔當 志愿同行“我們參與志愿服務,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收獲了成長和進步,當我們的綿薄之力與社會需要同頻共振時,才能真正彰顯青春價值,書寫青春精彩。”學校2023級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學生李成潔說,大家把助力風箏會當成了對專業技能的一次檢驗、踐行志愿精神的一次契機。學校在外國語學院和體育學院選拔優秀學生參加風箏會志愿服務,濰院青年志愿者在各自的崗位上用飽滿的熱情、周到的服務為風箏會的順利舉辦奉獻力量。風箏會上,各國參賽者、嘉賓及觀眾之間的有效溝通至關重要。學校外國語學院精選業務素質高的專業教師和輔導員擔任領隊,挑選了政治素質高、語言業務能力強的52名學生組建翻譯志愿服務隊,負責協同做好外賓的機場接機和登記入住等工作。在服務引導各國參賽隊有序參賽的同時,志愿者們還熱情地向外國友人講述濰坊故事、中國故事,解說風箏背后的文化寓意,增進他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風箏大賽是風箏技藝的一次體育競技,代表著濰坊風箏軋制創新和風箏放飛競技的最高水平。在本屆風箏會和嘉年華的重點活動—2024濰坊風箏大賽上,學校代表隊派出10支隊伍參賽,設計了創新類、龍串類、板式串類等十種不同類型的風箏,精心編排了一場融合傳統與現代、科技與藝術的風箏放飛表演。體育學院選拔的15名助飛志愿者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協助參賽隊伍進行風箏裝配、調試與放飛,確保比賽順利進行。志愿者們密切合作,共同應對風向變化、場地條件等挑戰,展現出了團結協作、公平競爭的體育風尚。體育學院黨委副書記魏星表示,這一過程讓青年學生在實踐中深化了對體育精神的理解,增強了服務社會、奉獻體育事業的責任感。沉浸參與 創意無限來到美術學院,一幅幅設計作品制作成了噴繪卡板在校園和櫥窗內展示,引來不少師生駐足參觀。調皮詼諧的小貓、諧音梗的巧用、科幻奇妙的宇宙……美術學院設計專業的學生發揮專業專長,運用現代人工智能技術手段進行藝術設計創作,將科技感融入設計元素之中,創作出一系列兼具傳統韻味與現代感的風箏作品。學校與濰坊國際風箏會綜合服務中心聯合舉辦的人工智能風箏設計大賽備受關注。參賽選手用一只只設計鮮明、圖案獨特的風箏,展示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和扎實的專業水平,同時也表達出對濰坊風箏的熱愛。經過專家組的認真評選,最終有26件作品脫穎而出。其中,《鳳凰涅槃》《龍躍神州》《“放鴿子”》等6件作品獲得佳作獎,20件作品獲得優秀獎。值得一提的是,5件優秀作品在風箏會現場放飛,成為賽場上一道亮麗風景線。談及這次比賽,美術學院輔導員肖文玉表示,人工智能風箏設計大賽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他們圍繞風箏圖案設計主題,利用人工智能軟件,充分發揮設計專業特長,創新表達方式,提升了實踐能力,進一步弘揚了濰坊風箏文化。今年,學校還承辦了多場風箏會系列活動。學校體育館將承接“風箏杯”濰坊武術文化節和體育舞蹈公開賽等賽事,借風箏之“勢”,乘勢而上,借勢而進,順勢而為,擦亮學校名片,助力文體盛宴。體育館與主辦方成立賽事組委會,明確分工和職責,協同合作,對安全風險點、安全風險等級、安全防范措施、安全設備、安全容量、場地環境、交通環境、應急救援等進行風險評估,制定活動預案、落實安全方案。活動當天,體育館將聯合公安、消防等力量對“館外區域、主場區域、看臺區域、核心區域”實行閉環管控,確保各項賽事順利進行。感受文化 傳承發揚為進一步挖掘和弘揚濰坊風箏傳統文化,加強學生對濰坊悠久歷史的了解,感受“更好濰坊”的城市風貌,風箏會前夕,學校在名人廣場舉辦了第二屆風箏創意設計賽作品展。“我對濰坊的風箏文化很感興趣,能為弘揚傳統文化貢獻一份力量,感到無比自豪。”提及參賽原因,學校土木與交通學院建筑學專業2023級2班利芳說。本次大賽吸引了來自全校300余名師生熱情參與,共收到近百件作品,現場展出60余件。以“更好濰坊、更好濰院”為主題的參賽風箏上,繪制著濰坊的歷史文化符號,如白浪河、奎文門、濰坊火車站等,同時也融入了現代濰坊的發展元素,如高鐵、現代建筑等,展現了濰坊古今交融、充滿活力的城市形象,更展現出濰院學子對濰坊、對濰院的深厚情感和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在創作過程中,參賽學生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專業技能,更提升了文化內涵。他們通過深入挖掘濰坊的歷史文化元素,將傳統與創新相結合,設計出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風箏作品。土木與交通學院工程管理專業2023級1班丁子涵表示,通過設計風箏,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濰坊的魅力和自己對濰坊的深厚情感。同所有參賽者一樣,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表達對濰坊的美好祝愿和對未來的期許。濰坊風箏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記憶。濰院學子以專業知識為基礎,圍繞濰坊地域傳統文化對風箏創意設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團隊協作意識和文化素養,這也是一個“在濰坊、知濰坊”的過程,必將推動學生更加“愛濰坊”,為濰坊建設發展貢獻力量。(文:李娟 王一晨 編輯:莊夢琦 編審:王珍)
發布時間:2024-04-20本網訊 4月19日,濟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亓圣華一行10人來我校體育學院交流工作。學院領導班子成員、骨干教師參加座談。會上,學院黨委書記孫創業對亓圣華一行表示歡迎,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大交流力度,拓展合作領域。院長耿道熙介紹了學院基本情況、辦學特色及師范專業認證情況。亓圣華介紹了濟南大學體育學院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和師資隊伍建設情況,希望雙方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互相學習,攜手共進,共同推動山東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雙方圍繞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師資隊伍、科研工作及研究生教育等工作進行了交流。會后,濟南大學體育學院一行參觀了學院資料室,圍繞體育教育專業師范專業認證進行了深入交流。(文/圖:鄭耀盛 編輯:郭然 編審:王珍)
發布時間:2024-04-20本網訊 為進一步明確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思路和重點,形成全員促就業的濃厚氛圍,4月18日,文史學院(文化與旅游學院)召開2024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專題推進會。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各黨支部書記、教研室主任副主任、畢業班輔導員參加會議。會上,學院黨委副書記張芳芳傳達了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重點工作推進視頻會議和學校就業工作會議精神,通報了當前學院2024屆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情況,詳細分析了下一階段學院全員促就業的具體方案和相關舉措。黨委書記范克文從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專業學科發展需要、形成抓就業、促就業的長效機制等方面提出要求,要完善優化就業機制,夯實全員促就業工作格局。充分發揮輔導員、班主任、論文指導教師、優秀校友、合作企業等多方力量,及時分析研判就業形勢,促進就業工作提質增效;要聚焦價值引領,強化基層就業引導支持。結合學院專業學科特點,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三支一扶”“西部計劃”“人才優選”等基層就業項目,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就業觀和職業觀;要通過訪企拓崗,加大就業崗位供給力度。抓牢校園招聘主渠道,搶抓“春季攻堅行動”“百日沖刺行動”等求職關鍵期,為學生拓展就業崗位,實現高質量就業;要強化指導幫扶,靶向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懶就業慢就業”學生等特殊群體學生,精準摸排,做到“一人一檔”“一人一策”,深化學生就業意識,精準化落實就業指導,不斷提高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努力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和形成就業育人的生動局面。(文:張芳芳 編輯:郭然 編審:王珍)
發布時間:2024-04-20本網訊 近日,學校在行政樓八樓“教職工之家”舉辦八段錦工間操領訓員培訓班,旨在推廣八段錦工間操,培養專業領訓員,讓廣大教職工在忙碌的工作間隙享受身心放松與鍛煉的樂趣。培訓班邀請體育學院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負責教學。培訓中,他們詳細講解了八段錦工間操的動作要領、呼吸配合及其背后的中醫養生理念,同時通過現場演示和互動教學,讓學員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和學習。學員們對此次培訓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他們認真聽講、勤奮練習,不僅掌握了八段錦的基本動作和呼吸方法,也對八段錦這一傳統健身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八段錦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健身方法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培訓班的成功舉辦,不僅提高了學員們的專業技能和水平,也為八段錦的普及和工間操的落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文/圖:王文杰 編輯:莊夢琦 編審:王珍)
發布時間:2024-04-19本網訊 為進一步增強校際間溝通交流,近日,傳媒學院黨委書記張增森,黨委副書記、院長韓殿元等一行7人赴山東藝術學院與聊城大學考察學習。在山東藝術學院,該校傳媒學院黨委書記張琰與黨委副書記、院長劉昂詳細介紹了學院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等方面的特色做法與顯著成效。張增森介紹了我校傳媒學院專業設置、辦學宗旨、學院特色,以及線上審核評估啟動以來所做的工作。雙方圍繞評估指標體系解讀、自評報告撰寫、支撐材料整理等方面進行了討論,還就教師發展支持、教學質量監控、學生學業指導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討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以學生為中心,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路徑。在聊城大學,該校傳媒技術學院院長郭峰、黨委副書記趙勇、副院長徐連榮、副院長秦建波陪同考察學習交流團參觀教學實驗室。座談會上,徐連榮從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總體方案、主要任務、自評自建工作等方面進行詳細地講解,并分享了學院在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并就考察學習交流團成員們提出的迎評自建重點工作、自評報告撰寫等問題進行了耐心細致地解答。(文:靳仕芳 編輯:張丹琳 編審:王珍)
發布時間:2024-04-19本網訊 為提高師范類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教學能力,4月16日,文史學院2021級、2022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代表到濰坊廣播電視臺參加青年作家馬玉煒《超級語文課》的分享會。 分享會上,馬玉煒以“維水泱泱”為主題,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教學時光、濰坊的歷史文化,以獨特的視角解答《畫皮》《西游記》中的秘密,讓同學們更加深入了解濰坊文化,思考語文教學的真諦。現場互動環節,馬玉煒針對同學們面臨的疑惑,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解答了同學們在閱讀、教學、寫作方法等方面提出的疑問。本次分享會讓師范專業的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專業,更加堅定熱愛自己的專業。同學們紛紛表示,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要進一步深耕中國文學經典,豐富文學專業知識,不斷強化自身修養,為將來繼續深造和實現高質量就業奠定堅實基礎。(文/圖:王濤 編輯:郭然 編審:王珍)
發布時間:2024-04-19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