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為緬懷先烈,強化在校大學生的和平意識,近日,學校和平學研究院院長張學祥以《和平之美》為題作學術講座,旨在提醒學生銘記歷史,珍視和平。
張學祥系統梳理了“和平”在中西方雙重文化語境中的核心要義,同時從諾貝爾和平獎的視角探討了“和平”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的動態過程。基于此,將和平之美聚焦于“太平祥和”“惠及弱勢”“物我相和”“大愛無疆”“超越種族”“自我和解”等6個方面,多維度闡釋了和平的美好圖景。他說,和平是中華民族亙古永恒的文化基因,這決定了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和平的道路漫長復雜,青年學生應銘記慘痛的歷史創傷,珍惜現在的和平時光,全力武裝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聚力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走深走實,為世界和平貢獻應有的力量。
本次活動既是和平學院《和平學與亞洲共同體》系列講座的組成部分,也是一堂生動的思政教育課,更是外國語學院打造“一院一品”課程思政,不斷深化“全環境立德樹人”工作的具體體現。

(文/圖:史向前 編輯:李玉強 審核:張曉麗)
微信公眾號
濰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