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山東省教改立項《高校教師教育與區域基礎教育聯動機制建設》課題研究,促進師范生與中小學名師的互動與學習,進一步增強我校師范生的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教師職業素養,課題組組建“名師成長研究與實踐社區”。現將活動方式與人員招募等事宜說明如下: 一、社區理念:共享名師智慧,成就教育人生 二、社區成員組成 主要由四類成員組成:①大二大三在校師范生;②新任職2年內的中小學教師;③濰坊市教學能手以上的中小學名師;④高校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教學法、教師技能老師以及其他學科的教授、專家。 這四類成員各自擔當社區的不同角色,開展文本與行動研究。本社區特聘首都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教育技術重點實驗室主持人王陸教授、博士生導師楊卉教授等擔任顧問。 三、研究過程與活動方式 (一) 研究過程設計 第一階段:基于文本的名師個案研究 每位社區成員從國內100位左右的名師中選擇1-2位名師進行個案研究,通過對名師成長的主要經歷、主要教育教學科研成果、成長中優勢與劣勢因素以及成長中關鍵期與突破期經歷等問題的探討和分析,初步掌握名師成長的模式、機制、規律等基本理論問題。 第二階段:基于反思的名師現狀研究 撰寫我最敬佩(或最喜歡)的一位教師的教育故事和我最不認可的一位教師的教學行為或經歷,選取典型事例,交流、反思、點評,增強對教師教育專業學習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增強學習的責任感、使命感和主動性。 第三階段:基于規劃的名師自我探究 通過社區內成員的互動,開展教師成長的自我探究和社會探究,以“假如我成為一名教師,我的名師成長之路”為主題,研究自身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增強學習與成長的計劃性、目標性和針對性。 第四階段:基于實踐的成長行動研究 通過與名師結對,跟蹤名師,研究名師,學習名師,踐行名師成長之路,鍛煉運用教育理論分析、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能力,提高實踐能力和教師職業技能。 (二)活動方式 1.現場互動:在教師教育學院、圖書館和中小學名師課堂,開展面對面的現場交流,每月兩次大社區交流,每次一個主題。 2.網上互動:建立網上虛擬社區,通過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方式,在網上互動交流。 四、人員招募與管理 1.師范生要求:要有強烈參加愿望,喜歡、熱愛、愿意從事教師工作;要有時間保障,保證能夠參加行動研究的全部環節;要有研究能力,喜歡閱讀,喜歡寫作,喜歡教育實踐。 2.新任教師要求:畢業兩年內的新教師,熱愛教師工作,渴望成為教育教學名師,愿意分享并能在實踐中開展行動研究,每天撰寫工作日志。 3.中小學名師要求:具有濰坊市教學能手以上的榮譽稱號,愿意分享個人成長案例,并擔任師范生和新任教師的成長導師,愿意開展教育教學原理深入研究,并立志成為著名教育家。 4.高校教師要求:具有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和教師技能、教學法等教育背景,能夠參與活動全程,愿意分享和提高教育資源,并能指導社區成員開展行動研究,每周參與網上和小組活動不少于三次,愿意接受社區分配的其他工作。 五、社區成員的基本待遇 1. 選擇優秀論文和研究報告,推薦發表。 2. 擇優參加濰坊市教育局有關名師研究課堂活動。 3.擇優參加省內外名師成長研究學術會議。 六、社區成員報名與選拔 1.定于2013年11月15日-25日網上報名,根據報名情況及個人提供的相關信息,由教師教育學院組織面試、交流和座談,最終確定參加研究人員。 2.聯系人及電話:吳同學18263687663,韓老師 15965090978 3.報名郵箱:mingshichengzhang@163.com 名師成長研究與實踐社區成員申請表.doc
發布時間:2013-11-19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