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為深入了解企業人才需求,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6月16日,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黨總支書記周瑩、院長李梅霞、黨總支副書記鄭棟鵬、副院長車海濤、黨總支組織員張德輝以及團總支書記王鑫莉走訪了淄博宏仁堂濰坊健欣大藥店連鎖分公司、山東世創發展有限公司、濰坊高新區智明教育培訓學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活動。座談中,數學學院黨總支書記周瑩從學院發展歷程、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介紹了學院的總體情況,她希望院企雙方能夠加強合作交流,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就業基地,根據走訪調研信息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方位、多渠道助推畢業生高質量就業。企業負責人簡要介紹了公司總體運營、組織架構、崗位需求、人才招聘等情況,就院企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與學院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周瑩代表學院與淄博宏仁堂濰坊健欣大藥店連鎖分公司以及山東世創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簽署了就業實習基地建設及相關教科研合作協議,李梅霞代表學院與兩家企業負責人共同為“濰坊學院就業實習基地”揭牌。此次走訪行動加強了校企之間的溝通,開拓了就業工作思路。在此基礎上,學院將持續扎實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活動,深挖就業資源、拓寬就業渠道,全力助推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文/圖:張玉紅 張德輝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2-06-21
本網訊 6月16日下午,由學生工作處主辦、北海國際學院承辦的第二十一期輔導員雙周培訓在聞韶樓報告廳成功舉辦。本次培訓邀請濰坊市國家安全局專家做《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不斷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共筑反奸防諜鋼鐵長城》的輔導報告。北海國際學院副院長王波主持會議,全體輔導員參加。會議緊緊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不斷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共筑反奸防諜鋼鐵長城這一主題,運用扎實的理論和鮮活的案例,為大家做了精彩的輔導和詳細解讀,授課指向明確,語言通俗易懂,提醒輔導員老師們要時刻加強警惕意識,筑牢防范措施。與會輔導員紛紛表示在今后工作中,把所學內容主動轉化為投身安全保障工作實踐的行動自覺,強化政治責任,加強思想教育引領和法制宣傳,以實際行動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貢獻力量。(文:王欣仙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2-06-17
本網訊 為做好2022年春季開放教育期末的各項工作,確保考試安全,6月16日,繼續教育學院召開全市電大系統期末工作視頻會議。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王長春在會上梳理了近期工作,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部署。會議由副院長金永輝主持。會上,王長春分析了目前全國開展整頓的形勢,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部署,提出了要求。他要求各縣電大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樹牢法律意識,進一步加強考試安全工作,堅決守住考試安全底線;要嚴格招生紀律,開動腦筋、多想辦法,力爭招生工作實現新突破;要及早謀劃和部署,積極籌建縣(市、區)開放大學。開放教育科負責同志對招生、期末考試的各個環節做了具體安排和強調。本次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市校有關人員和部分縣級電大負責同志在現場參會,其他各縣級電大負責人、各考點主考、考務工作人員、教學管理人員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參會。(文/圖:王建軍/黃福泉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2-06-17
本網訊 6月15日,我校與濰坊濱海鯤城學校優質生源基地合作簽約儀式,在濰坊濱海鯤城學校舉行。濰坊濱海鯤城學校校長李興基,黨總支副書記、常務副校長袁延香,副校長王敏,我校教務處、合作發展處相關負責同志出席座談會并參加簽約授牌儀式。簽約儀式上,教務處副處長翟立波與鯤城學校副校長王敏代表雙方簽署了共建“優質生源基地”協議書,教務處處長侯金奎與鯤城學校校長李興基共同為“濰坊學院優質生源基地”揭牌。雙方在學科設置、課程理念、評價方式、師資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就兩校加強合作交流,拓展合作空間,在深度合作中共同發展、實現共贏達成一致意見。(文/圖:翟立波/邢迎東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2-06-17
本網訊 學生宿舍空調安裝工程是學校重點民生工程,安順校區空調安裝工作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指揮下,與各部門通力協作、緊密配合,正在順利進行中。安順校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克福作為空調安裝主要負責人,把西校區空調安裝工程作為重點工作來抓,認真籌劃、周密安排。他深入施工現場檢查調度,了解空調安裝情況,嚴格按照學校防疫要求,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因素,嚴格要求施工單位按分工,按要求,明確職責相互協調,加快推進學生公寓空調安裝的工作。克服困難保證工期。安裝空調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不是把空調直接掛上去就好。安裝空調容易,電路改造難,為解決原有電力負荷不足,空調安裝前需要鋪設空調專用線路,挖溝、鋪沙、穿管,固定、保護、回填、修整路面等繁瑣的工作。每棟公寓樓還增加若干空調專用配電箱。安順校區共4棟學生公寓556個房間,空調554臺, 工人連續安裝20多天,終于在5月31日完成全部安裝工作,安裝結束后再對存在的個別問題進行修整,并對全部空調進行全負荷運載測試,為驗收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抓好防控嚴格流程。學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學。施工期間,嚴格按照學校疫情防控要求,施工人員登記身份信息、持核酸檢測健康證明,嚴格校門出入管理和施工場所消毒及實行日報告制度。學生公寓嚴格值班值守,禁止任何無關人員進入,作業人員進出一律登記備案、佩戴口罩、測量體溫,確保施工安全有序。確保宿舍財物安全。確保施工期間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學生宿舍的財物安全,學生服務科和物業管理人員負責全程監督和服務工作,全時段現場監管,確保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空調安裝避開學生的休息時間,做到了幾乎沒有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空調安裝是學生期盼已久的重要民生工程,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工期不等人,安順校區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協調調度、現場指導,學生服務科、后勤服務科等科室全力以赴,確保如期完成。 (文/圖:馬楠 王素清/夏皓月 韓昆曉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2-06-16
本網訊 6月15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鳶都英合律師事務所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高明芹律師在人合樓8321模擬法庭為政法學院法學專業學生帶來一場以監察法律實務為主題的講座,政法學院黨總支書記曹興波、院長苗金春、副院長杜立聰、司法教研室主任朱文英參加。高明芹以如何實現有效監督為主線,闡述法律監督內容的古今沿革,繼而對國家監察法律體系的構建、依法行使監督權和加強紀檢監委自身建設展開講解。對于重要的監察法律法規,高明芹運用六個典型案例,對監察制度的內容進行系統分析,啟發學生對于監察法律體系的深入思考。她明確提出了在行使監察權時應如何保障公民的權利這一重要問題,并與聽眾進行了積極探討。高明芹的報告提高了同學們對于法律監察制度的認識,對于提升法學專業學生的實務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打通了學習和實踐的“最后一公里”,是政法學院加強校企合作、充分發揮地方優秀法律資源優勢助力人才培養的生動實踐。(文圖:宋薇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2-06-16
本網訊 6月14日上午,青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王菁華應邀在學校齊賢樓2204會議室為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作題為《新時代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幾點思考》的專題報告。報告會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吳明主持,院長劉德才及部分教師參加。報告會上,王菁華以“新時代”為切入點,結合青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自2016年以來的發展實踐,對新時代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作了深刻闡述。他著重分享了青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助推國企黨建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豐碩成果,并就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學校內部的功能發揮作了進一步闡釋。他強調,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應當承擔起大學的社會服務功能,教師應該“帶著科學理論下基層、帶著實踐經驗回課堂”,在服務地方與發展自身方面實現雙贏。學院教師紛紛表示此次專題報告剖析深刻、講述生動,在服務地方、企業黨建等方面,為建設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文/圖:劉亞男/王永濤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2-06-16
本網訊 6月14日,政法學院舉辦“瀛和律師杯”政法學院2021-2022學年學生工作表彰大會。北京瀛和總部代表周曉林律師、山東瀛魯律師事務所管委會主任王晴律師、北京數字瀛和總部數字化中心主任呂興彬律師,政法學院黨總支書記曹興波、黨總支副書記劉偉、團總支書記宋薇、輔導員趙靜、于麗杰出席本次表彰大會。“瀛和律師杯”旨在表彰在學生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學生。會上,宋薇宣讀2021-2022學年表彰決定,主要表彰了籃球賽獲獎代表、第五屆全國大學生微電影展示三等獎、山東省第二屆高校思政短視頻大賽最佳編劇獎、我拍我的幸福生活二等獎、齊心抗疫春光在前攝影二等獎、十佳優秀宿舍、冬季越野賽優秀運動員等獲獎學生以及抗疫之星。曹興波書記從解讀政法學院的院訓出發,表達了對政法學院同學們的殷切期望。周曉林律師是政法學院的優秀校友,“瀛和律師杯”獎學金的設立是充分發揮校友優勢服務學校發展的成功實踐,也將激勵政法學院學子以優秀校友為榜樣,勤奮學習,開拓進取,為學院和學校事業發展作出貢獻。(文:姜銳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2-06-16
本網訊 6月14日,副校長馬茜華出席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學生黨支部“踔厲奮發新時代·勇毅篤行向未來”主題黨日活動,為過政治生日的黨員送上祝福。物電學院相關負責同志和學生黨支部黨員參加活動。 馬茜華與全體黨員一起重溫入黨誓詞,以此堅定跟黨走的信念,以“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崇高理想”來激勵和鞭策自己。隨后,馬茜華和物電學院負責同志為9名黨員贈送政治生日賀卡和書籍《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并合影留念。黨員代表發表政治生日感言,畢業生代表分享四年成長心得。馬茜華與學生黨員們談心談話,從政治、人生、工作和學習等方面傳授自身經驗,對學生黨員表達殷切期望和要求,勉勵學生黨員要肩負自身使命,堅定前進的信心,讓青春在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祝愿畢業生黨員前程似錦,不負韶華。物電學院學生黨支部全體黨員將繼續堅定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勇當“扛旗有我”的標桿,堪當“崛起在我”的主力,甘當“奮楫忘我”的表率,以優異的成績喜迎二十大的召開。(文圖:王樹森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2-06-15
本網訊 6月14日,“集聚英才·匯智河口”2022年東營市河口區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動走進我校,東營市河口區科技局局長、黨組書記陳永鋒一行8人來訪。科研處副處長趙允福、學生工作處副處長王秀慧、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王元森、院長臺夕市等相關負責同志接待了客人,并在人合樓8213會議室召開了濰坊學院—東營市河口區產學研合作對接暨企業招聘推介會。會議由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孫玉鳳主持,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綜合辦主任、團總支書記、畢業班輔導員等相關人員參會。王元森致歡迎辭,對河口區科技、人社、團委等部門的領導和企業代表來校進行產學研合作暨畢業生招聘表示熱烈歡迎,對學校、學院近年來的發展進行了介紹。陳永鋒介紹了河口區的發展情況、人才政策、企業為引進人才采取的措施,表達了在人才共享、成果轉化、畢業生就業等方面與濰坊學院加強合作的愿望。臺夕市介紹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的情況,對學院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畢業生就業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希望以畢業生就業為紐帶與河口區的石化企業進行長期深入合作。隨后與會的3位企業代表——東營華聯石油化工廠有限公司、中海集團以及山東富宇石化有限公司分別介紹了企業人才需求情況和招聘政策,表達了對學院畢業生到該企業就業的渴望。石油化工是東營市河口區的支柱產業,本次產學研合作對接暨企業招聘推介會的召開不但對學校正在推進的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畢業生就業工作有著積極的意義,對學校特別是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與東營市河口區的產學研合作也有著現實的推動意義。(文/圖:馬永生/張敏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2-06-15
本網訊 6月13日,政法學院舉行“瀚暉獎學金”頒獎儀式。瀚暉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建軍、李忠仁、王爽,政法學院黨總支書記曹興波、黨總支副書記劉偉、團總支書記宋薇、輔導員趙靜、楊衛華、桑軼儒出席本次頒獎儀式。瀚暉獎學金旨在鼓勵高質量就業畢業生和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在校生,劉向龍、鄭琳等20位同學獲獎。獲獎學生代表劉琳對瀚暉律師事務所給予的鼓勵和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并表示今后將把這份感謝化作實際行動,扎實奮進,積極鍛煉自我,奉獻社會。曹興波鼓勵同學們要有責任感,有格局,能擔當,不忘初心,學好本領,學會感恩,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挑戰,為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梁努力奮斗。政法學院向來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和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社會獎學金的設立,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有益探索,將有利于進一步激勵政法學院學子成長成才,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文圖:張巧真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2-06-15
本網訊 我校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2018 級學生王秋實喜獲2022年國家公派出國留學資格,將于2022年9月赴莫斯科國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這是我校近年來首位獲得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出國留學的學生。(文:楊雪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2-06-15
本網訊 近期,《山東青年報》以《發揮職能作用,助力學子揚帆遠航》為題,深度報道了我校共青團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找準服務青年工作的著力點,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搭建平臺的好經驗好做法。(文:韓金伶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2-06-15
本網訊 6月12日,濰坊學院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校內選拔賽圓滿落幕。本次校賽由教務處主辦、機械與自動化學院承辦。比賽于今年3月份正式啟動,共有11支隊伍報名參加包括電磁組、攝像頭組、無線充電組的3個大項,來自各個學院多個專業的學生積極參賽,一展風采。此次校賽由機械與自動化學院副院長王文成教授主持,邀請了機械與自動化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等6位老師擔任評委,嚴格按照國賽要求進行評分。在參加的3個賽項中,經過激烈角逐,共9支隊伍晉級省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是以智能汽車為研究對象的創意性科技競賽,面向全國大學生的一種具有探索性的工程實踐活動,是教育部倡導的科技競賽之一。競賽以“立足培養、重在參與、鼓勵探索、追求卓越”為指導思想,以設計制作在特定賽道上能自主行駛且具有優越性能的智能模型汽車這類復雜工程問題為任務,鼓勵大學生組成團隊,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提出、分析、設計、開發并研究智能汽車的機械結構、電子線路、運動控制和開發與調試工具等問題,激發大學生從事工程技術開發和科學研究探索的興趣和潛能,倡導理論聯系實際、求真務實的學風和團隊協作的人文精神。(文:郭姍姍 王輝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2-06-14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