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9月17日,我校高等學歷繼續教育2023年學位授予儀式在安順校區舉行,563名2023屆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畢業生獲得學士學位。繼續教育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和導師代表,校外教學點代表、教師代表和畢業生代表60余人參加了學位授予儀式。儀式由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韓建棟主持。繼續教育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主任委員、院長王長春在致辭中向2023年圓滿完成學業的所有畢業生表示熱烈祝賀,向長期以來對我校繼續教育工作給予大力支持的校外教學點以及繼續教育戰線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他希望同學們牢記“厚德、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翻過昨天的燦爛,再創明日的輝煌,書寫人生更加精彩的篇章。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金永輝宣讀了《濰坊學院關于授予周軍濤等563名2023屆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畢業生學士學位的決定》。學位授予儀式環節,王長春為畢業生代表撥正流蘇,頒發了學位證書。(文圖:劉鳳樓 編輯:王慧婷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9-22
本網訊 近日,濰坊市委宣傳部辦公室發布關于濰坊市“新時代 新青年 新使命”大學生宣講比賽獲獎情況的通報。我校學子榮獲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本次宣講比賽共有來自18所高校的61名大學生報名參賽,經組織專家評選,共有12人進入決賽。經過激烈角逐,我校政法學院武冠君同學的《我們正青春,向著光,成為光》和文史學院孟藝欣同學的《十載風華,凱歌前行》榮獲二等獎,教師教育學院尤曉彤同學的《爭做有志有識有為的中國新青年》榮獲三等獎。本次宣講大賽自啟動以來,學校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并選派優秀教師從參賽講稿、素材提煉、舞臺風格等方面進行指導,最終在共同努力下取得佳績。下一步,校團委將以此次比賽為契機,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廣大青年學子用“青言青語”講好“黨言黨語”,扛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堅定青年學子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與決心,為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文:郝健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9-21
本網訊 9月21日,市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在市級機關綜合辦公樓召開。會議由市政協主席李愛杰主持并講話,各位政協副主席出席會議。市政協常委、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建平參加并作大會發言。會議聽取了市委常委、副市長楊升巖所做的市政府關于十四屆二次會議以來提案辦理情況和今年以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通報,圍繞“動力裝備產業新能源化轉型”進行主題發言、大會發言和協商交流,民主評議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審議通過《關于加快動力裝備產業向新能源化轉型的調研報告》和有關人事事項。魏建平教授作了《關于加快我市動力裝備產業新能源化轉型的建議》發言,并就“商用車新能源化轉型的舉措和下一步如何加大力度”進行了交流協商。統戰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市政協特邀界市直活動組常任制召集人郭建偉委員列席參加。(文:李琦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9-21
本網訊 9月20日上午,學校召開統戰聯絡員工作會議,集體學習上級有關文件精神。會議由統戰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郭建偉主持。會上,與會人員集體學習了有關工作的宣傳教育資料。會議要求,相關人員要從提高思想認識、把握政策標準、強化教育引導、堅持多方聯動、防范化解風險、扛牢主體責任等六個方面,做好近期工作。各黨總支(黨委)統戰工作聯絡員27人和全體統戰干部參加了會議。(文:李琦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9-21
本網訊 為創新工作思路、借鑒先進經驗,9月18日下午,黨委統戰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郭建偉帶隊,統戰部、學生工作處、安全保衛處一行5人,赴山東水利職業學院交流學習。座談會上,水利職業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統戰部部長顏秀霞介紹了本校統一戰線工作概況,我校一行與水利職業學院統戰部、學生工作處、團委、總務處相關負責人,重點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工作的經驗做法、工作措施等進行了深入探討。郭建偉表示,加強校際互動交流是增進了解、提高能力的有效方式,希望兩所學校以此為契機,進一步互通有無、互融互促,積極探索和創新拓展統戰工作的新思路和新舉措,為做好新時代統戰工作凝心聚力,為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的統戰智慧和力量。(文:李琦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9-21
本網訊 9月19日,由濰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濰坊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和濰坊創業大學承辦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進校園 駐濰院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人員培訓班”在濰城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五樓順利舉行。我校學生工作處、創新創業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相關工作人員參加培訓。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大中專畢業生服務科科長朱隆在主持中對本次培訓會召開的背景和目的作了簡要介紹,并表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是提升就業質量的根本途徑,濰坊市出臺了一系列高校畢業生“穩就業、促創業、聚人才”扶持政策,為高校畢業生在濰就業創業保駕護航。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副科長王建紅從高校畢業生在濰就業和創業兩個方面,對濰坊市就業創業政策進行了詳細解讀。本次培訓會重點邀請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與就業創業指導團隊負責人劉江華教授,對各種就創政策和各類實踐案例進行了詳細解讀。劉江華教授從后疫情時代就業的機會與挑戰,聚焦能力培養,提升就業素養、促進措施與基本方略三個方面,系統地分析了高校畢業生應如何提升能力、增強信心從而突破就業創業困難瓶頸。劉江華教授還系統地講解了基于創新的創業教育范式變革和典型高校案例。最后,劉江華教授現場解答了培訓人員提出的各類問題,為本次培訓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本次培訓班開班典禮上還舉行了“濰坊市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站”授牌儀式,我校學生工作處副處長王秀慧作為代表上臺領取服務站牌匾。各駐濰高校從事就業創業工作的領導老師共計9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文圖:李玉強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9-20
本網訊 近日,第十八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山東賽區比賽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舉辦,機械與自動化學院派出了5支隊伍參加比賽。經過激烈角逐,有4支隊伍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攝像頭組的王羽彤、龍曉峰、薛崇創,在全省113支隊伍里面殺出重圍,闖進決賽,最終獲得第14名。在此次比賽中,機械與自動化學院代表隊共獲得山東省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是以智能汽車為研究對象的創意性科技競賽,是面向全國大學生的一種具有探索性的工程實踐活動,是教育部認可的56項全國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競賽對于激發同學們的創新潛能、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展示優秀成果和促進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校院兩級不僅制定相關獎勵政策,還積極提供經費和場地支持,鼓勵青年博士教師指導學生備賽。(文圖:王輝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9-18
本網訊 為進一步強化師生安全意識,筑牢安全底線,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安全保衛處、學生工作處聯合濰坊高新公安分局東明路派出所主辦,大學生安全委員會、大學生自律委員會、大學生網絡傳媒中心協辦在主校區范圍內舉辦2023級新生安全教育專題報告會。9月11日晚,首場報告會在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建筑工程學院、天瑞磁懸浮產業學院共400余名新生參加。報告會圍繞國家安全、反邪教、反詐騙、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網絡信息安全等內容展開。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大學生財產安全意識薄弱、輕信他人、財物保護觀念差的現象,主講人重點強調要加強大學生防詐騙安全意識教育。活動過程中,他向同學們講解了防范兼職刷單、殺豬盤、辦理貸款、投資理財、冒充購物客服退款、買賣游戲裝備等詐騙方式的措施和方法,引導同學們增強防范電信詐騙的意識和能力,教育同學們主動遠離詐騙,避免經濟損失。同時,主講人在宣傳講解過程中著重剖析一些真實案例,介紹常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特點,告知甄別辦法,進一步增強學生“免疫力”。據悉,此次專題報告會將于9月11日至10 月10日在主校區范圍開展,覆蓋到主校區全部新生。根據屬地管理原則,安順校區的報告會聯系濰城公安進行。報告會的成功舉辦,將進一步提升新生對違法犯罪行為、安全隱患的辨別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識,讓新生了解到各方面安全知識,幫助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筑牢校園安全防火墻”。(文/圖:楊睿/張雪、陳宇、李月茹、高欣然)
發布時間:2023-09-15
本網訊 9月12日至13日,我校離退休工作處組織退休教職工參加了濰坊市委老干局舉辦的2023年全市離退休干部乒乓球比賽,張松獲得男子單打第三名,學校榮獲優秀組織獎和道德風尚獎。(文圖:陳德軍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9-15
為貫徹落實學校“十四五”規劃實施教育國際化的戰略部署,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增強學生的科研能力,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學校培養出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2023年上半年,我校國際交流合作處(港澳臺工作辦公室)組織我校學生赴國(境)外友好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交流訪學活動,成果頗豐。韓國朝鮮大學“交換學習項目”2023年3月,外國語學院朝鮮語專業的宋東軒同學參加了濰坊學院與韓國朝鮮大學合作開展的交換學習項目。朝鮮大學位于韓國南部的光州廣域市,周圍被壯麗的山脈環繞,四季分明。在朝鮮大學一學期的學習時光使他成長了很多。初到韓國時,遠離熟悉的家人朋友及語言障礙給宋東軒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但是他克服重重困難,大膽與韓國教授、學生交流,逐漸變得自信起來。與朝鮮大學的本地學生的交流溝通讓他更深入地了解了韓國社會和文化,鍛煉了溝通與團隊合作能力,韓語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學習之余,宋東軒還結交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與他們一起品嘗韓國炸雞、石鍋拌飯、烤肉等韓國美食,參加各類社團活動。通過與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讓他學會了包容和理解,培養了他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暑期學生國際聯合實驗室和實訓項目”2023年7月24日至8月18日,我校5名學生赴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參加了由該校舉辦的暑期學生國際聯合實驗室和實訓項目。訪學團組由來自文史學院和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的學生組成。拉曼大學根據訪學學生的專業確定了不同的學習計劃,并委派了一對一的導師,協助學生完成了各自的研究課題或實驗。訪學期間,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的學生做了各類物理實驗并撰寫了研究報告,文史學院的學生則聽取了馬來西亞華人移民史課程并進行了相關的課題研究。中英文授課模式、學術交流討論、實地考察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提升了英文溝通能力、擴充了專業知識,也培養了學生辯證的思考方式和獨立研究的能力。同時與來自世界各地學生的學習交流中也建立了深厚的國際友誼,是人生中一段難忘的經歷。在這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同學們去了許多馬來西亞有代表性的城市,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看到了世界最高的雙塔樓,在馬六甲品嘗了獨特的娘惹美食,在馬來西亞華人最多的城市檳城參觀了各種各樣的博物館,領略到當地獨有的風土人情。系列訪學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國際視野,深化了濰坊學院與國(境)外友好學校之間的交流合作,更是一次宣傳學校和祖國的良好機會。參加訪學活動的學生均表示出國(境)學習讓他們收獲滿滿,不僅充實了專業知識、提升了外語能力,而且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是人生中一段難忘的經歷。大家對友好學校博學多才的教授們、形式多樣的課程安排和新穎的教學方式給予了高度評價,希望未來可以再次出國(境)訪學深造。同時感謝學校為他們提供了如此良好的訪學機會,希望訪學活動能夠持續開展,為中外文化交流與友誼作出貢獻。國際交流合作處(港澳臺工作辦公室)負責同志表示,為鞏固這些訪學活動的成果,同時也為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訪學機會,我校將繼續與國(境)外高校開展多種形式的訪學活動,為學生搭建更廣闊的國際交流平臺,歡迎同學們積極參加,踴躍報名。同學們可以在學校官方網站首頁中點擊“國際交流”后查看國際交流合作處網站的“通知公告”“交流園地”等欄目,及時了解有關訪學活動的信息。(文/圖:楊雪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9-14
本網訊 為加強學校疾病防控工作,及時掌握新生身體健康狀況,9月10日起,校醫院組織2023級新生開展為期11天的健康體檢工作。學校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籌劃部署體檢工作,校醫院及時跟進、充分準備、制定方案,確保體檢工作有序開展。此次體檢共服務新生6900余人,新生分批次進行內科、外科、視力檢查、化驗(肝功能)、胸部DR等項目的檢查。校醫院各科室醫務人員嚴格按照每日工作安排,從早上6:20開始到崗到位,積極、認真、負責的為每一位新生進行體檢和登記,確保檢查不出錯、不遺漏。體檢過程中,校醫院還指導學生社團開展結核病、艾滋病等傳染病的防治知識宣傳。下一步,校醫院將持續做好師生看病就醫保障、傳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系列活動等工作,確保大學生在校期間健康學習、健康生活、健康成長,共同構建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校園環境。(文圖:張棟、董振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9-14
本網訊 暑假期間,生物與海洋學院農業精準栽培及數字化種植技術團隊趙月玲教授組織部分學生到蘭州大學草種創新與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學習實踐。在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同學們針對青藏高原氣候變化與高寒草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環境問題,圍繞實現高原生態安全這一重大的國家需求,開展了典型高寒草地的生物適應與進化及其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重建與生物資源的保護等方面的研究。在繁忙的實驗室和野外工作中,我校學生肯吃苦、負責任,獲得實驗室老師的高度評價。同學們表示,通過此次暑期實踐了解了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教學和科研情況,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學術方向和目標,有效提高了科研實踐能力。(文/圖:姜雪連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9-14
本網訊 為慶祝第39個教師節,9月8日,教師教育學院召開教師節座談會。座談會由黨總支書記馬繼武主持,院長魏晨明出席并講話。馬繼武首先預祝大家節日快樂。他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論述談起,強調要按照黨的二十大會議要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他勉勵大家,人才是第一資源,在座的各位要發揮自身優勢,做好人生規劃,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人才培養、文化傳承與創新、教書育人等方面做榜樣和楷模,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學生心目中的四有好老師,在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隨后,與會人員結合個人業務發展和學院的期望與要求,逐一作了發言。魏晨明就如何助力博士教師發展提出,學院將運行麓臺講壇,每兩周進行一次講座;開放實驗室,供博士教師使用;在安順校區建立博士工作室。他要求,各位博士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業務上的帶頭人、生活上幸福快樂的人。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各教研室主任和21名在職博士參加座談。(文圖:趙彥彬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9-14
本網訊 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要求,扎實推進我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建設工作,近日,學校研究基礎成員統戰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郭建偉、馬克思主義學院書記吳明等一行4人赴南京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交流學習。我校一行在實地參觀南京大學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基地后,分別與兩所學校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交流。南京大學黨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王洪濤介紹了本校統一戰線工作概況,中央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主任、江蘇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研究員、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教授楊曉春主要從基地成立、理論研究、研究生培養、科研項目、教師成長等五個方面進行了交流。新生學院安邦學院學生事務中心主任吳可分享了南京大學石榴籽育人工作室的工作理念、實踐探索和取得實效。浙江工業大學統戰部部長洪曉軍強調了本次交流學習的重要性,對建設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礎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浙江省課程思政優秀教學微課主講人、人文學院廣告學系主任姚利權副教授立足“校園石榴籽驛站”建設的一個核心、兩大特色、三項基礎的工作舉措,分享了本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以及校地“書香茶香民族香”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有效做法。郭建偉對王洪濤、洪曉軍和兩所高校的熱情接待表示感謝,對兩所高校統一戰線工作以及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方面取得的成績深表敬佩,并表示兩所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探索對我校相關工作的開展具有指向標的作用,認真吸收借鑒,采取有力措施,促進我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建設高質量發展。(文/圖:徐麗雯/謝琛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9-08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