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0月12日至14日,第60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在青島市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本次高博會還舉辦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高校畢業生專項招聘對接活動和第三屆就業育人大會,我校就業中心組織相關人員前往參加活動。本次招聘對接活動采用“線上+線下”聯動,“活動聚焦+常態服務”協同的舉辦模式。線上招聘活動于10月9日—13日在青島人才網舉辦,線下招聘活動于10月13日在紅島國際會展中心B7展區舉行。本次專場招聘活動有150余家企業報名,提供各類崗位需求人數4000多個,需求專業分布廣泛。我校來自機械、經管、建工、物電、化學等相關專業師生代表共計5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同時,就業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和部分專員代表還參加了當天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高校就業育人大會。大會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原黨組成員、副部長林蕙青,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玉光,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青島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姜林發表重要講話。來自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高校領導人和部分企業高管就各自的就業育人工作實踐作了交流發言。此外,就指委的部分專家代表、相關高校代表、部分企業高管、畢業生代表在下午的分論壇和圓桌論壇上就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就業育人工作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研究。(文/圖:葛紅麗、謝麗/王濤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8本網訊 為發揮優秀教師示范帶動作用,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10月12日,傳媒學院于天一樓7407教室組織優秀教師示范課觀摩活動。示范課由山東省青年教師教學比賽獲獎選手青年博士吳瑜副教授主講,傳媒學院班子成員和全體教師參加。本次示范課,吳瑜以參加山東省青年教師教學比賽為例,從了解山東省青年教師教學比賽、教學方案設計、教學方法革新和課程思政建設四個方面展開,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并結合自己的參賽經歷和備課心得向大家作了分享。她認為,課程在講解前要多梳理、打磨教學內容,準確把握課程的難點、重點;講解時要層層推進、注意語言的凝練和課程的思政建設,并提出了“知-行-思-創”的新型教學演進路徑。吳瑜老師擁有豐富的參賽經驗,曾獲第七屆山東省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第一名、第六屆山東省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二等獎、首屆山東省課程思政教學一等獎、山東省創新創業微課大賽特等獎、山東省國家安全課程一等獎、山東省教師創新化大賽三等獎等獎項。(文:王丁田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7本網訊 10月14日,2023年山東省金秋招聘月暨“真情就業 就選濰坊”大型招聘會在濰坊市文化藝術中心南廣場隆重舉行。此次活動由濰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濰坊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承辦,濰坊市人力資源服務集團協辦。來自文史、政法、數學的150余名畢業生參加了本次招聘活動。畢業班輔導員和就業指導專員親臨現場,詳細了解企業目前的用人需求,積極向企業推介畢業生。同時我校畢業生積極參與到現場的直播帶崗活動中進行自我推薦,暢談職業認知,展現了我校畢業生的良好風采。本次招聘會設置展位240余個,帶來數千余個優質崗位,主要涉及機械制造、互聯網、銷售、房地產、社會工作等行業,為供需雙方呈現了一場共享共贏的人才交流盛會。接下來,我校將持續做好就業服務工作,積極拓寬就業渠道,持續推進“訪企拓崗”促進就業專項行動走實走深,為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提供有力保障。(文:葛紅麗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7本網訊 10月12日下午,種子與設施農業工程學院特邀山東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泰山產業領軍人才、二級研究員王淑芬開展了題為“山東蔬菜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的學術報告會,該院100余名師生參加會議。王淑芬研究員從山東省蔬菜播種面積、總產量、進出口數量和金額,以及在全國所占的份額等方面,介紹了我省蔬菜產業的發展現狀;并用大量數據和圖片分析和總結了我省蔬菜產業的特點。她重點介紹了目前蔬菜種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及面臨的問題,并對我省蔬菜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做了展望,提出了今后我省蔬菜科技創新發展可能的途徑和方法。王淑芬研究員的報告引起了師生的共鳴。報告結束后,圍繞蔬菜的育種目標、品質育種的技術手段以及未來蔬菜育種的發展趨勢等問題,與會師生和王淑芬研究員進行了互動交流。本次學術報告會作為2023濰坊學院種子與設施農業工程學院校慶系列活動之一,受到了師生的廣泛關注,進一步促進了該院師生對蔬菜產業的認知,拓寬了師生的專業視野,營造了濃厚的科研工作氛圍。(文圖:張歡 編輯:王慧婷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6本網訊 莫道桑榆晚,晚霞更美好。為進一步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營造愛老助老的濃厚氛圍,重陽節到來之際,10月12日上午,離退休工作處組織濰坊學院老教授藝術團走進香柏養老院慰問演出。看到慰問人員的到來,老人們很是開心。藝術團成員精心準備了形式多樣的節目,有舞蹈、詩詞朗誦、獨唱、小合唱及大合唱等,演出持續一個半小時。慰問演出在歡樂祥和的氛圍中順利結束,有的老人留下了激動的眼淚,有些老人仍久久不愿離開。演出結束后,藝術團成員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先后參觀了老人們的宿舍和健身娛樂場所,與老人們親切交流,詢問他們的身體情況和生活起居情況。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離退休工作,專門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離退休教職工發揮作用工作的實施意見》。離退休工作處積極搭建平臺,為老教授藝術團活動給予全方位支持。濰院老教授藝術團自成立以來就始終秉持自娛自樂,服務社會的宗旨,多年來曾多次到高新區、奎文區等有關社區開展送文藝下鄉,深入中小學開展關愛青少年等志愿服務活動,展現了濰坊學院離退休教職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文/圖:支麗慧/ 代寶剛 陳德軍等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6本網訊 為深化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推動“百萬大學生進社區”社會實踐落地落實,進一步豐富濰坊市軍區離職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為離休老干部送上祝福與關懷,10月9日,由山東省軍區濰坊第一離職干部休養所主辦,校團委、音樂學院承辦的“金秋送爽·情暖重陽”文藝聯歡會在濰坊第一離職干部休養所舉行。濰坊軍分區第一離職干部休養所政委井盛以及部分老首長和老領導出席聯歡會,我校24名青年志愿者參加本次晚會。此次聯歡會在歌曲《我愛你,中國》中拉開序幕,雄厚且低沉的的嗓音吸引了在場觀眾們的目光;二重唱歌伴舞《向往》,生動形象的演繹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首《燭光里的媽媽》,緩緩道出偉大的母愛,觀眾們不禁潸然淚下;歌曲《敕勒歌》《敢問路在何方》和民樂合奏《明月天涯》,深深的表達了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熾熱感情;快板《當兵的人》幽默風趣,笑點不斷;朗誦《中國夢》中蘊含了青年大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為祖國的建設作出貢獻;歌曲《我的祖國》將演出推向高潮,聯歡會在觀眾們熱烈的掌聲中拉下帷幕,贏得了在場所有老干部及其他人員的熱烈掌聲和高度贊揚。敬老愛老,善德之始。此次“金秋送爽·情暖重陽”文藝聯歡會展現了我校青年志愿者們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豐富了老干部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接下來,校團委將以深入開展“百萬大學生進社區”社會實踐為契機,結合學校特色和社區實際需求,探索校地合作新做法,打造藝術實踐特色品牌,持續推動社會實踐活動常態化、長效化、品牌化發展。(文:王曉穎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6本網訊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教育廳《全省教育系統黃河文化傳承活動工作方案》要求,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慶祝建校72周年之際,10月11日下午,菏澤市政協委員,菏澤市社科聯黨組成員、市社科院院長,山東省伏羲堯舜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榮海生教授應邀到我校作了題為《黃河與漢文化之源》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文史學院(文化與旅游學院)副院長趙紅衛主持,百余名師生聆聽了報告。山東電視臺、大眾日報媒體記者參加活動并采訪報道。榮海生院長通過引用大量的歷史資料和文化典籍,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從黃河文明、漢文化之源頭、黃河與漢文化融合發展三個方面,系統講解了幾千年來黃河文明的變遷,以及漢文化的形成與中外文化交流、自然地理變遷、重大歷史事件的關聯,并進一步闡釋了黃河與漢文化的融合發展。榮海生院長表示:“黃河是一條神秘的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們漢文化的發祥地就在這里。通過演講,我想通過黃河下游的地理性的變化,凸顯黃河流域和中華民族文化一脈相承,同時與廣大師生共同探討,呼吁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將黃河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報告內容豐富,深入淺出,生動精彩,使與會者更深入的領會了黃河文化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時代價值,增強了弘揚黃河文化的自信,有助于進一步傳承好黃河文化。(文:齊晶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3本網訊 近日,中共濰坊市委教育工委公布2023年市級思政課“金課”和“課程思政”精品課程,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楊彩霞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王雅萍的《形勢與政策》獲評為思政課“金課”;教師教育學院教授莊國萍的《心理學原理與應用》、建筑工程學院教師李志強的《道路工程》、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副院長張魯筠的《通信原理》獲評“課程思政”精品課程。據了解,本次課程評選根據《關于做好近期黨建思政有關重點工作的通知》要求,經各縣市(區)和學校推薦、專家評審、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育局黨組會議集體研究,共確定了 70 門市級思政課“金課”、72 門“課程思政”精品課程。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思政課“金課”和“課程思政”精品課程、示范課程的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目前共有省級思政課“金課”2門、普通高等學校(繼續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5門;市級思政課“金課”2門、課程思政精品課程8門。下一步,學校將會充分發揮市級思政課“金課”和“課程思政”精品課程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強課程建設,搭建平臺、豐富載體、整合資源,深化教學改革,切實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建設落地實施。(文:張芳芳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3本網訊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黨建共建為引領,不斷提高黨支部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10月10日,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黨總支與奎文區梨園街道櫻南社區,黨建共建簽約儀式舉行。數學院黨總支書記周瑩、院長李梅霞、黨總支副書記鄭棟鵬、正科級組織員張德輝參加會議。會上,櫻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穎對櫻南社區的社區概況、社區黨建文化、社區居民生活等基本情況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她指出,近年來,櫻南社區的發展不斷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社區黨建文化、黨建活動等在不斷積極深入開展,希望通過本次黨建共建合作,雙方在黨建引領和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周瑩對櫻南社區的發展表示贊賞。她介紹了數學院的基本情況,她希望兩個單位在黨的建設、社區發展、學術研究、社會服務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度的交流與合作,為建立長期穩定的協作關系,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合作奠定堅實基礎。周瑩與王穎共同簽署了黨建共建協議。簽約儀式后,雙方進行黨建工作交流,對今后工作的開展做了詳細的安排。(文:宋志鵬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2本網訊 10月10日下午,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召開 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輔導會。會議邀請安陽師范學院校特聘教授鞠林教授作了專題輔導報告。該院近五年新進博士參加了輔導會,該院院長臺夕市出席會議并講話。鞠林重點從科學選題、立項論證、科學問題和創新點凝練等方面介紹了申報書撰寫注意事項,分享了近幾年在基金申請方面的心得和體會,展示了過去幾年申報書的優化過程,并與參會青年博士進行交流,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臺夕市表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是學院的重點工作之一,應進一步梳理基金申報條件和學院基礎,提早做好謀劃部署工作。希望申請人充分吸取專家經驗,將申報書做細做優,學院將做好有力的后援保障,力爭在2024年度基金申報工作中取得好成績。(文/圖:辛春玲/王開麗 編輯:王慧婷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2本網訊 今年是山東省教育廳關工委成立30周年, 近日,省教育廳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發文表揚了137名同志為全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最美五老”,我校退休教師周國柱教授獲此殊榮。 周國柱教授自2016年起擔任學校關工委委員,多次為我校大學生作報告,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擔當時代使命。同時,他還擔任學校老教授藝術團團長,帶領藝術團成員走進中小學,義務開展朗誦、書法、音樂、舞蹈、京劇等社團活動,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受邀到濰坊人民廣播電臺做節目,啟迪青少年從小培養藝術愛好。2021年,在學校七十周年校慶晚會上,他創作并帶領藝術團成員演出情景劇《老師,我想你》,感染了無數大學生決心為教育事業接續奮斗。他還發起組織了多項市級語言藝術大賽,選拔培訓青少年選手。多年來,周國柱教授退而不休,積極發揮作用,熱心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以實際行動弘揚“五老精神”,服務學校和地方發展,展現了我校老教師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文:宗青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0本網訊 9月27日至28日,全省政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座談會在濟南召開,會議對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間的政協優秀信息進行了表彰。濰坊市第十四屆政協常委、致公黨濰坊學院支部主委、濰坊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魏建平老師撰寫的《加快蛋種雞產業發展 促進畜禽種業現代化的建議》被評為省政協優秀信息,這是我校首次獲得省政協的表彰。近年來,我校政協委員堅持圍繞省、市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發揮專業優勢,履職建言,在強化責任擔當中,積極貢獻濰坊學院智慧和力量,得到山東省政協的肯定和認可,切實提升了學校影響力,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文:李琦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0本網訊 隨著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9月28日,由山東省教育廳主辦、我校承辦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舉辦走進濰坊第七中學專場演出。濰坊第七中學相關領導、我校黨委宣傳部部長張曉靜、音樂學院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濰坊第七中學師生近500人觀看了演出活動。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演出在《綻放》的舞姿中拉開帷幕,分《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百舸爭流》《暢未來,盛世華章》三個篇章進行。女聲三重唱《紅梅贊》《映山紅》《英雄贊歌》、舞蹈《我心中的那片紅》、《厚土》表達了青年一代對革命歷史的紀念和英雄先輩們的景仰;戲歌《粉墨春秋》、群舞《我的祖國》、器樂合奏《象王行》、大鼓四重奏《牛歡虎躍》演奏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波瀾壯闊,展現了對傳統藝術的創新、繼承和發展;男聲三重唱《追尋》獨唱《愛永在》合唱《領航》等深情謳歌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我們的青春》跨時代的對白、女聲獨唱《稻香》、群舞《奮斗吧!青春》表達了青年一代致敬先輩,祝愿祖國繁榮富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中賡續紅色血脈,勇擔時代大任的青春誓言。整場節目以紅色主旋律節目為主線,把育人導向和價值引領作為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第一要務,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運用藝術語言展現當代青年對革命理想與民族精神的傳承,增強文化自信,以旋律書寫大美,唱響經典,樂潤心田,讓藝術呵護精神,讓美德滋潤心靈。“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美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我校實施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項目以來,堅持育人導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心理特點,對提高學生審美素養和精神境界、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活動將藝術展演與學生藝術社團、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形成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工作合力,有力推動了美育協同創新發展。截至目前,“高雅藝術進校園”走進濰坊縣市區中小學校專場演出活動已圓滿完成4場。(文圖:鐘龍華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0本網訊 近日,為慶祝祖國74周年華誕,學校教職工風箏協會帶領體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政法學院等二級學院部分學生參加2023濰坊國際風箏嘉年華“祝福祖國”全國大學生風箏放飛活動。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以及濰坊各高等院校300余名師生共同參與,一起放飛風箏,放飛夢想和希望,向祖國獻禮。活動現場,參與高校紛紛放飛自己精心制作的風箏,我校師生放飛了具有濰坊學院特色的風箏,五彩斑斕的風箏在秋日的藍天下飛翔,創造出一副美麗的畫卷。參與者在享受放風箏樂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據悉,“祝福祖國”全國大學生風箏放飛活動是2023濰坊國際風箏嘉年華的一項重要活動,旨在以風箏為線,以放飛為紐帶,讓全國大學生感受非遺魅力,傳承風箏文化,表達對祖國的美好祝愿。同時希望大家在濰坊多走走、多看看,更好地感受濰坊、了解濰坊、宣傳濰坊。(文圖:陳明柱 魏星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08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