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黨代會召開以來,濰坊學院緊緊圍繞碩士授權單位建設和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總體目標,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不斷健全黨管人才工作機制,全力推進學校“十四五”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專項規劃,積極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努力健全完善人才引育體系,人才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績,教師隊伍結構日趨合理,人才和師資隊伍整體效能得到了有效提升,為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撐。全面貫徹“黨管人才”原則,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學校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黨委書記、校長任組長,統籌全局,注重頂層設計;各學院成立黨總支書記任組長的人才工作小組,實行人才工作推進落實情況定期報備制度,壓實校院兩級“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的責任,形成了黨委領導、學校主導、學院主體、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學校人才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顯著提高,人才數量穩步增加,人才成長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有力保障了學校各項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著力推進人才引進工作,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學校突出政策引領,科學制定高層次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對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實行“一事一議、一人一策”政策;與濰坊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合作連續四年共同舉辦濰坊市“才聚鳶都——博士濰坊行”暨濰坊學院博士“鳶都行”活動,有力地提升了濰坊學院的人才吸引力和影響力。近五年,學校引培博士340余人,引培博士占全市同期總量的63.3%;全職引進“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省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7人,柔性引進省突貢專家等9人。人才總量持續提升,人才效能持續發揮,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穩步形成人才“雁陣”格局。實施“濰院學者”人才工程項目,打造“雁陣型”人才梯隊。學校在全面落實青年教師博士化工程、青年教師導師制等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制定出臺《“濰院學者”人才工程實施辦法》,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強化動態過程管理,提升人才支持效能,打造“雁陣型”人才梯隊,帶動建設一批高水平教學科研創新團隊。2023年學校新遴選52名“濰院學者”,目前“濰院學者”人才工程支持人選達到113名。山東省教育廳對我校人才工程的建設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2023年9月,山東省教育廳戰線播報以《濰坊學院:聚焦人才工程教育改革,為高質量發展聚力賦能》為題,對我校“濰院學者”人才工程的建設做法,在全省宣傳推廣。近五年,學校新增在職取得博士學位教師44名,選派300余名教師到國內外知名大學訪學研修、攻讀博士學位;新增省教學名師2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人、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入選專家1人,濰坊市突貢專家11人、鳶都學者6人、鳶都產業領軍人才1人,獲批山東省高校青年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14個、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青年人才團隊1個。學校教師榮獲青年教師教學比賽全國二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17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5項;獲山東省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8項;2022年學校劉莉、吳瑜2名教師獲得山東省課程思政教學大賽一等獎。創新崗位聘任機制,著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有效吸引處于國際學術前沿、教學科研潛力較大的學科領軍人才和優秀中青年學術骨干,學校制定實施《濰坊學院教師崗位“準聘制”實施辦法》,根據事業發展需要自主設立準聘教授、準聘副教授崗位。學校首批遴選準聘教授3人,準聘副教授12人,極大調動了新進人才的積極性。深入推進校企人才資源共享,積極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著力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加強“雙師型”師資引進力度,創新人才引進模式,積極構建校地校企共享招才引智機制,圍繞重點產業和中小型高新企業,引進校企雙方急需的兼具研發和創業能力的高層次人才。2019年,學校協調濰坊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推進濰坊學院校地校企人才共享發展的通知》,支持濰坊學院設置科技開發與推廣型崗位用于引進校企共享人才。目前學校已與天瑞重工、山東昭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高科技企業合作共享引進9位優秀博士、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學校積極推進校企共建現代產業學院,打通校企人才“雙聘”“互聘”共享通道,大力推進校企協同育人工作。制定實施《濰坊學院現代產業學院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外聘312名行業企業高級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擔任學業導師。每年選派100名左右博士、副高級以上職稱專業教師,到駐濰企業開展科技服務工作。學校建成“雙師型”教師培養基地38個,培養“雙師型”教師681人。《校企共贏 校地共建 校城融合—濰坊學院2021年服務地方十大亮點》被駐濰高校與企業對話工作專班辦公室在全市推廣。學校與濰坊市關于校企人才共引共用機制的有關經驗做法,在2022年被山東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列為全省4個典型經驗案例之一予以介紹。(文:李一冉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9
本網訊 10月17日,我校黨委書記徐梅,黨委副書記、校長來逢波一行拜訪省社科聯,就服務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發揮高校社科聯作用等工作進行溝通對接。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劉為民會見徐梅一行,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楊宗杰,秘書長張傳民出席活動。劉為民在介紹了省社科聯近期重點改革任務推進情況后,表示,不久前召開的全省高校社科聯工作座談會明確了明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向,省社科聯將持續深化改革,在加強青年社科人才隊伍建設、以項目平臺人才一體化方式支持高校開展社科理論研究、推動資源共享等方面為高校科研工作提供更好服務。他希望省社科聯與濰坊學院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為青年社科工作者成長成才創造條件。徐梅代表學校對省社科聯多年來對學校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著重介紹了我校通過加強智庫平臺建設、引進高層次人才等舉措,全面提升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科研水平的主要做法,并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重要論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提出了工作建議。省社科聯辦公室、研究室、社團部和我校辦公室、科研處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文/圖:趙文亮/王磊(省社科聯) 編輯:王慧婷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8
本網訊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七個加力突破”部署要求,推動數字技術與先進制造業的深度融合。10月16日,由濰坊市工信局主辦,濰坊企業家學院與東方匯智管理研修院承辦的“濰坊市企業數字化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班(第一期)”在學校知新樓學術報告廳開課。培訓開始前,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李英德會見了濰坊市工業與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斌與本次培訓班專家組成員一行。李英德簡要介紹了學校應用型大學建設、人才培養、產教融合與服務地方等工作情況,指出,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以服務社會為己任,主動對接國家和省市重大戰略實施,下一步,將充分發揮學校自身優勢,全面深化與濰坊市各單位的合作,持續推進校城融合發展。雙方就科教產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座談交流。本次培訓班以現場授課和線上直播的方式同時開展,特別邀請中國化工企業管理協會數字化專委會秘書長藍照斌、藍卓工業互聯網信息技術行業解決方案技術總監張海洋分享《數字化轉型下的企業數字化管理》,旨在幫助企業運用數字技術,提升數字化管理能力,助力企業向數字化和數智化轉變,提升企業競爭力。濰坊市制造業領域企業負責人、青年企業家及民企接班人等近千名企業代表參加本次培訓,參訓企業家高度評價本次培訓,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為企業數字化轉型與競爭力提升帶來諸多啟發、靈感。(文/圖: 臧威/劉淑芳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8
本網訊 10月12日下午,“膠東經濟圈產教融合與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青島市紅島國際會展中心召開,該論壇是第60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第四屆中國城市與高校發展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膠東經濟圈五市的教育局領導、高校領導與企業家代表共同出席了論壇,并參與了聯盟啟動儀式。我校作為膠東經濟圈地方高校,成為了“膠東經濟圈產教融合聯盟”的首批成員。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王成端出席會議,合作發展處相關人員陪同參加。論壇期間,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研究院(國家重點實驗室)院長(主任)、教授張友明,英國劍橋大學光電子與傳感器組教授、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學院名譽院長初大平分別圍繞“產教融合與高質量發展”作主旨演講。未來,學校將發揮地方優勢,持續與膠東五市的企業、高校攜手并進,不斷推動產教融合的深度發展。(文/圖:杜培培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8
本網訊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公布了2023年通過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專業名單及通過中期審核專業名單,我校漢語言文學、化學、物理學三個專業通過第二級專業認證,認證有效期六年(2023年9月至2029年8月)。同時,我校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通過教育部中期審核。漢語言文學、化學、物理學三個專業于2022年11月接受教育部評估專家現場考查。教育部專家組高度認可三個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專業特色優勢、辦學質量等,并對三個專業的頂層設計、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課程目標達成評價機制、教學質量持續改進機制、教師分類評價等方面提出了積極建議,三個專業建設進入整改提高階段。截至目前,學校已有數學與應用數學、小學教育、漢語言文學、化學、物理學5個專業通過教育部師范類專業第二級認證。目前特殊教育、美術學、歷史學、生物科學、體育教育已經通過專業自評,等待專家進校現場考查。英語、學前教育、音樂學和思想政治教育4個師范專業的自評自建工作正在積極穩步推進。多年來,學校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強”的指導思想,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基本理念,扎實推動“學生中心”覆蓋各方面,推動“產出導向”貫穿全過程,推動“持續改進”落實到各環節,主動對接國家需求、地方需求和教育發展需求,主動參與構建現代教師教育體系,努力在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新征程中厚積師范底蘊、突出師范特色、擦亮師范品牌。(文:臧日霞 彭芬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8
本網訊 10月12日,學校在知新樓二樓報告廳舉辦2023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分享交流會。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任立春出席活動,團委負責同志,各二級學院團總支書記(副書記),社會實踐服務隊青年志愿者代表共200余人參加分享交流會。活動開始前,播放了《知行合一青春綻放——2023年“三下鄉”風采展》視頻,回顧我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情況。各學院實踐服務隊代表先后通過PPT、視頻等形式,依次從活動籌備、活動開展、成果展示、宣傳報道等方面匯報了暑期社會實踐的開展情況,分享了實踐過程中的經驗做法以及心得感悟,展現了我校青年學子躬身實踐、力學篤行的青年擔當。會后,任立春與團委負責同志就“三下鄉”社會實踐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對全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取得的豐碩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他指出,要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育人導向,突出專業優勢,加強點面結合,不斷增強覆蓋面和參與率,逐步形成“班班有匯報、院院有評比、重點有支持、校級做展示”的良好局面,在實踐中出真知,在實踐中長真才,把美好青春鐫刻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今年暑假,我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圍繞紅色基因傳承、理論普及宣講、助力鄉村振興、基層志愿服務等多種類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共組建1800支社會實踐團隊,1萬余名學子積極投身一線,開展座談會、交流會、報告會172場,形成優質調研報告382篇,活動被中青校園、中國教育在線、大眾網等主流媒體報道。躬行實踐尋真知,灼耀青春綻芳華。接下來,校團委將大力開展“三下鄉”“返家鄉”等工作,推動“百萬大學生進社區”社會實踐落地落實,持續通過實踐育人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使濰院學子切實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0月13日至10月19日,學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成果展在圖書館一樓大廳舉辦。(文:李潤婷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8
本網訊 10月16日下午,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來逢波,副校長苗金春、任立春到安順校區參加校慶活動并調研工作。來逢波一行詳細了解了校區總體概況,實地查看了校區環境、餐廳、學生公寓、圖書中心和教學場所等,親切慰問師生并與校區師生共同觀看“砥礪奮進·筑夢前行”慶濰院72華誕文藝演出。來逢波對近年來安順校區取得的工作成效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下一步學校將全面加強資源統籌,根據整體發展規劃確定校區定位,安順校區全體師生要立足現狀,扎實工作,深入挖掘校區潛力,為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繼續貢獻安順力量,以一流的工作業績迎接學校第四次黨代會勝利召開。校長辦公室、安順校區管理辦公室、教師教育學院(特教幼教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圖書館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文/圖:韓自俊/馬楠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7
第三次黨代會以來,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方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全面規劃、整體部署、強化實踐、推陳出新,不斷探索學生工作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舉措,扎實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精準賦能促提升 固本強基開新局五年來,學校始終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把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在輔導員選聘、培訓、管理、考核、培養、發展等方面多措并舉,切實提高輔導員隊伍能力水平,不斷強化專職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學校努力打造一支堅強有力、精干高效的專業化職業化學生工作隊伍,不斷開展思想政治、業務能力學習培訓,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四班兩壇”點面結合的輔導員校級培訓體系。創新培訓形式,出臺《濰坊學院輔導員學習培訓制度》《濰坊學院輔導員“模塊化·導師制”培訓實施細則(試行)》,實施輔導員職業能力發展、模塊化分組、導師制培訓,累計已分十二組,開展線上線下培訓70余次。學校積極培養輔導員骨干,引導輔導員加強工作研究、提升理論素養、拓寬職業能力,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2018年以來,學校組織校級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2屆,選拔3人參加省賽并獲二等獎、三等獎。先后二批育建校級輔導員名師工作室3個,3名輔導員分別獲山東省輔導員工作案例優秀工作案例二等獎、三等獎,2名輔導員課題入選省級以上科研項目。2017年以來,學校共選樹省級輔導員年度人物2人,省優秀輔導員3人。深耕思政責任田 共筑育人同心圓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構建“大思政”育人體系,提高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思政教育守正創新。學校以“宣講+”模式為引領,線上線下共同發力筑牢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把握節點,緊扣重點打造亮點,通過開展重要時間節點育人活動,持續強化思想引領,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深走實。啟動“百年說”主題講壇,組織黨史微視頻黨課宣講活動,開展6項慶祝建黨100周年精品活動,舉辦“濰院學子心向黨”升國旗主題教育活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教育活動等,有效推動了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我校“宣講+”宣講工作法成功入選山東省委宣傳部、省委講師團編輯的《基層宣講100法》,《以“宣講+”為模式深入推動大學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中共濰坊市教育工委評為2020年“十大思政教育創新項目”。學校積極拓展育人載體,優化網絡育人平臺,依托“鳶上芳草”網絡文化工作室,創建工作室直播間,開通“濰坊學院學工在線”視頻號,推出“聽TA說”、“學在濰院”專題欄目,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和多元多彩新媒體矩陣,用新媒體宣傳工作凝聚育人合力。以“大學生網絡文化節”為依托,充分利用網絡思政工作主陣地,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引領。2018年,“鳶上芳草”網絡文化工作室入選山東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設計劃重點項目;大學生網絡傳媒中心網通站連續五年榮獲年度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優秀網絡通訊站;大學生網絡傳媒中心連續三年榮獲山東省高校校園媒體“十佳校媒”獎,邊洪燕、張玉紅等老師榮獲“校網通優秀指導老師”稱號。學校落實三全育人機制,健全濰坊學院領導干部聯系學生班級制度,提升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和水平。多渠道落實學風建設長效機制,強化榜樣引領作用,組織開展考研標兵學院、十佳優秀學子、十佳學風班級、十佳學風宿舍等學風評選,舉辦學風建設總結表彰大會,鼓勵先進,爭創優良學風。勞動教育推陳出新。學校積極挖掘勞動教育特色,探索建立了“1385”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讓學生在優質的勞動教育中感受快樂、提升素養、全面發展。凝練勞動教育特色,積極打造勞動與生活、專業、服務、非遺相結合的“4+N”特色育人品牌。整合多方資源,拓展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31處,把勞動教育作為學校深化“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工作的重要內容。山東省教育廳“戰線聯播”、新華網、高校輔導員工作室、《濰坊日報》等多家媒體宣傳報道我校勞動教育工作。國防教育深入人心。學校大力推進國防教育,積極開展征兵工作。認真抓好大一新生軍訓工作以及軍事理論課程學習,制定征兵“四個一”常規化活動與征兵政策宣講團(退役軍人宣講團)宣講模式,提高學生的國防意識,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2018年至2020年以網課形式開展軍事理論課,涉及學生數1.86萬人;2021年至今開展線下軍事理論課程,涉及學生1.24萬人。四航四化四聯動 就業服務零距離五年來,全校上下齊心協力、共謀發展,圍繞“質量提升”這條促就業工作主線,聚焦學生“好就業”和“就好業”兩大目標任務,堅持靶向發力,注重多措并舉,系統打造了“四航四化四聯動”的促就業工作體系,全力促進我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我校以“拓崗領航、招聘助航、服務導航、暖心護航”為主抓手,搭建“平臺化”就業渠道、構建“多元化”就業市場、打造“全員化”指導機制、加強“精準化”就業幫扶,助力畢業生走穩就業路。在此過程中,充分調動有效資源,以“校內聯動、校地聯動、校企聯動、家校聯動”為載體,精準發力助推學生就業。自2022年訪企拓崗行動開展以來,我校共走訪了企業1200多家,建立了各類就業實習基地570余家,開啟“‘濰’愿啟航 ‘職’通未來”就業大巴近40次,1400多名畢業生搭載大巴奔赴企業園區和招聘現場,實現精準就業。近年,我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總體穩定,高質量就業率逐年攀升,留濰率達40%以上,學生就業指導與教育體系日趨完善,為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澆花澆根筑基底 育人育心固本源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著“一切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構建多維度服務體系,通過宣傳引導、文體活動、危機干預等多措并舉,為大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春季學期,圍繞525心理健康日連續五年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秋季學期開展專題心理健康與生命安全教育“五個一”系列活動,鼓勵二級學院結合專業特點開展“一站一品”特色品牌心理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實行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周報制度,通過動態風險評估和持續追蹤反饋措施,實現對重點學生的關注和指導。出臺《特殊學生群體教育管理與服務工作規范》等文件,加強對特殊學生的教育管理,對九類特殊群體學生建立臺賬,實施“一生一策”精準幫扶,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不斷加強隊伍建設,持續提升心理育人工作水平。制定《濰坊學院心理健康工作指導手冊》,組織心理輔導站站長和新進輔導員專題培訓,開展談心談話技能、宿舍矛盾關系團體心理輔導培訓以及雙周心理沙龍活動,提升輔導員心理育人能力。持續加強學生隊伍建設,實現所有班級心理委員、宿舍長培訓全覆蓋。建設二級學院心理輔導站,分三批實現了20個二級學院心理輔導站建設全覆蓋,建成校—院上下協作共同推進的心理育人工作網絡。管理增效夯基礎 服務提質暖人心學校建立健全學生日常管理制度,逐年修訂完善《學生工作手冊》及其他教育管理規章制度,按章遵規,規范有序。學校始終把學生住宿管理工作作為學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抓實抓好,實施住樓輔導員、公寓值班員和自律委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筑牢學生公寓安全防線,為平安校園保駕護航。升級改造學生寢室,用心打造學生居住環境,對學生宿舍增裝空調,完成主校區1—8號學生公寓室內生活設施改造,不斷提升學生服務質效。我校嚴格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學校的學生資助政策,應助盡助、精準資助,充分發揮資助育人功能,圍繞“濟困、勵志、強能”的育人目標,探索建立由保障型到“解困-育人-成才-回饋”于一體的發展型資助育人體系。五年來,我校累計設置41281個勤工助學崗(個/月),共發放學生勞動酬金1010.62萬元;累計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資助資金3072.6萬元,已幫助188676人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藍圖已經繪就,奮斗正當其時。學校將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突出高站位、高標準,煥發新狀態、新氣象,以信心凝聚力量,以實干譜寫華章,以新的成效助力學校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再創新輝煌!(文:張玉紅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7
本網訊 10月16日,我校召開2023年高等教育事業統計及本科教學狀態數據采集工作調度會,副校長苗金春參加并主持會議。相關職能部門及二級學院負責人參加會議。會上,發展規劃處相關負責同志分別就本年度高等教育事業統計和本科教學狀態數據采集及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撰寫工作作了具體安排部署。苗金春講話時指出,高等教育事業統計和本科教學狀態數據采集是對學校年度各項工作的重要盤點,事關學校高質量發展,與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和專業認證工作息息相關,各單位務必高度重視,要專人負責,嚴格審核把關。各部門要做好數據分析,為實現年度工作目標和未來工作規劃提供基礎數據支撐。各單位各部門既明確職責分工,又要通力協作,保證各項數據的準確、真實、完整,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要嚴格遵守統計法律法規,嚴守工作紀律,嚴格落實主要負責同志為工作第一責任人,推動統計工作有效開展,做到依規依據填報。(文/圖:何珊珊/莊夢琦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7
本網訊 10月13日,由山東省學校體育協會主辦的2023年山東省大學生田徑錦標賽在青島市民健身中心落下帷幕。經過6天角逐,我校田徑隊運動員不負眾望,共斬獲1金3銀2銅。本屆大學生田徑錦標賽,是疫情塵封2年后的首場賽事,全省各高校都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積極備賽。我校共派出12名(2名女生)運動員參賽,賽場上每名運動健兒都奮力拼搏,收獲榮耀,取得了男子丙組100米金牌,男子丙組200米銀牌,男子丙組4x100米接力銀牌,男子丙組4×400米接力銅牌,男子丙組撐桿跳高銀牌和銅牌,共有8人(13人次)打破6項校紀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男子丙組100米的金牌,這是我校在本次大學生田徑錦標賽中含金量最高的一枚金牌。在該組比賽的決賽中,我校體育學院2022級體育教育專業的馮超龍同學,力壓群雄,以10秒78的成績獲得了本次大賽該組金牌,并打破了學校紀錄。此舉讓濰坊學院當天成為了本屆大學生田徑錦標賽的熱搜榜一。因男子丙組參賽隊員有高校特招的高水平運動員和運動訓練專業運動員參賽,而我校參賽的是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專業的體育普招生,起點不同,但憑借我校田徑隊刻苦備戰,在比賽中激烈角逐,頑強拼搏,超常發揮,最后贏得1金3銀2銅以及男子丙組團體總分第四名、丙組團體總分第八名的好成績。中共濰坊市委、濰坊市人民政府專門發來賀信表示祝賀。一直以來,學校積極貫徹國家關于體育強國建設的戰略部署,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積極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濃厚,學生體質達標率逐年提升。此次比賽,不僅提高了學校知名度和影響力,也充分展示了我校深化體教融合,推動素質教育,營造學校體育氛圍的成果,為學校“五育并舉”良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文:嚴可馨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7
本網訊 10月13日下午,學校召開第三輪校內巡察工作培訓會,巡察組全體成員、巡察辦工作人員參加會議,會議由黨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巡察辦主任付兵主持。會議傳達了省委巡視巡察有關文件,認真學習了十二屆省委第三輪巡視集中反饋會議精神,詳細解讀了《十二屆省委巡視工作規劃》。會議強調,校內巡察工作要全面貫徹“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的工作方針,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推動校內巡察工作向內發力、向深拓展、向下延伸。會上,巡察辦成員、統戰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郭建偉從角色到位、業務提高、責任擔當、流程進度和達成目標等五個方面,對高質量推動巡察工作進行了精準培訓和安排部署。(文:郭泰山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7
本網訊 在重陽佳節來臨之際,10月16日上午,校黨委書記徐梅,黨委副書記、校長來逢波先后來到離退休老同志代表王蔚蓮、牛鐘順、侯鳳鸞、邢同學家中走訪慰問,與老同志親切交談,傾聽老同志對學校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交流過程中,徐梅、來逢波詳細詢問老同志們的身體健康情況,簡要介紹了學校發展近況,代表學校黨委感謝老同志們多年來為學校作出的貢獻,表示老同志是學校的寶貴財富,希望他們保重身體,繼續發揮專業優勢和社會威望,積極向學校建言獻策,不斷推動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老同志們對學校黨委的關懷表示由衷感謝,稱贊學校近年來取得的顯著成績,對學校領導班子充滿期待。他們表示,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學校各項工作,為學校改革發展發揮余熱。校領導王守全、王成端、李英德、苗金春、趙衛紅、任立春、武玉杰也分別于近日走訪慰問了老同志代表。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活動。(文/圖:梁志成/郭然 王慧婷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7
本網訊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10月16日中午時分,我校主校區第二餐廳人頭攢動,到處回蕩著歡聲笑語。原來,今天是濰坊學院72周年校慶日,學校舉辦了“我與學校共慶生”——師生共慶建校72周年活動。校黨委書記徐梅,黨委副書記、校長來逢波,副校長苗金春、任立春來到活動現場,共同點亮生日蠟燭,為濰院以及與濰院同一天生日的同學們慶祝生日。學校在主校區二餐的每個樓層都準備了大蛋糕,并在二餐三樓舉辦了慶生儀式。徐梅在致辭中說,“讓我們一起來祝福我們的學校越辦越好,也祝福我們的學生生日快樂,在濰坊學院這個大家庭能夠幸福快樂健康的成長!”校領導們為到場的同學們分發了生日蛋糕,共享這份喜悅。“很幸運能跟濰院同天生日,由衷祝賀學校生日快樂,希望親愛的濰院蒸蒸日上,繼續創造輝煌!”與濰院同一天生日的李同學激動的說道。學校在一餐、二餐、三餐都設置了一定數量的水果、飲料等小贈品,到餐廳就餐的教師和學生,都可領到贈品一份。二餐二樓舉辦了慶祝72周年美食品鑒會,所有窗口制作兩個自己窗口特色品種,集中提供給師生免費品嘗。二餐三樓還給當天過生日的同學每人贈送了4寸蛋糕一個,鮮花一束,以及在餐廳任意窗口就餐可以打5折的優惠。16日上午,徐梅、來逢波等校領導走訪慰問了部分離退休老同志,與老同志們親切交談,傾聽他們對學校發展的意見,與老同志分享校慶的喜悅。16日下午,來逢波、苗金春、任立春來到安順校區參加校慶活動,并與校區師生共同觀看“砥礪奮進,逐夢前行”慶濰院72華誕文藝演出。在校慶日前,學校各部門已準備了一系列慶生活動。10月12日,學校舉行了學生餐廳空調捐贈儀式,青島中快餐飲服務公司向二餐一樓捐贈空調20臺,為學生提供更舒適的就餐環境,祝賀濰坊學院建校72周年。10月13日上午,由我校大學生網絡傳媒中心承辦的“致敬青春,祝福母校,以青春之名共頌濰院風華——2023年中國大學生在線校園行活動走進濰坊學院”在學校第二餐廳門口舉行,學子們用紙與筆寫下對濰院真誠的祝福:“濰院,生日快樂!”10月13日下午,由我校合作發展處(校友會)主辦的“慶校慶 喜迎黨代會”校友籃球友誼賽在體育館籃球場成功舉辦,濰坊城區校友代表隊和機關二分會籃球隊以球會友,共敘情誼。濰坊學院秉承“厚德、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發揚“和衷共濟、艱苦奮斗、追求卓越”的濰院精神,72載風雨兼程,為國家、為社會培養高質量人才,努力建設優勢特色突出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今天是濰院72周歲的生日,祝濰院生日快樂,永遠年輕!(文/圖:郭然、賈寧/郭然、王慧婷、莊夢琦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6
第三次黨代會以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堅持“以本為本”,推動“四個回歸”,堅決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工作主旋律,堅守課堂教學“主渠道”,鍛造教師隊伍“主力軍”、筑牢課程建設“主戰場”,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深化教育教學制度改革、引導教師潛心育人,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產業學院建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提升、教學管理等多方面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建設優勢特色突出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和大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強化專業建設 攀高攻堅教學研究學校不斷優化專業布局,聚焦應用型本科高校目標,對標一流專業建設建設標準,大力推動新工科、新文科、新農科建設,以內涵式發展為核心,以一流專業、一流課程、一流教材建設為重點,著力構筑一流本科、培養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學校先后增設了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書法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供應鏈管理7個新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等13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數學與應用數學、小學教育、物理學、化學、漢語言文學5個專業通過教育部二級認證專家進校評估。學校同時繼續加大力度推動專業向應用型轉型,申報新上新能源汽車工程、食品營養與健康、數據計算及應用、足球運動等4個新興專業,進一步優化專業布局。學校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早動手、早培育,統籌兼顧聚合力、整合資源促提升,出臺《濰坊學院教學建設項目及成果分類認定辦法》,進一步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教學改革與研究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教師結合教學實踐積極申報教研項目,聚力培優教學研究項目和成果,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學校先后獲得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獎9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獲批省部級以上教學研究課題74項,其中國家級2項;山東省教育廳立項42項;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20項;中國高等教育學會15項;國家教指委項目4項;山東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項目6項。凝心聚力打造“金課” 搭建教師發展平臺 五年來,學校全面啟動“金課”建設工程,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教學標兵等優秀教師作用,堅持專業核心課程、基礎課程、通識課程分類建設,著力提升高階性、突出創新性、增加挑戰度,深化課程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鼓勵教師與行業企業共建課程,形成多類型、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方式,構建形成高水平應用型的課程體系。學校7門課程入選國家一流課程,24門課程入選省級一流課程,4門課程獲評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課程被認定為省級思政課“金課”;8個教學案例獲評山東省本科高校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課程思政優秀案例,9門課程獲評山東省社區教育優秀課程資源。建成在線課程283門,其中在山東省課程聯盟平臺上線課程137門(位居全省高校前三、同類高校第一)。學校出臺《濰坊學院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1220門課程深入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力爭在到今年年底,全校所有專業核心(主干)課程,以及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實現課堂教學改革全覆蓋。2018年以來,學校借力青年教師教學比賽、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等高水平教師比賽平臺,出臺《濰坊學院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辦法》,堅持堅持以賽促練、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引導教師自我加壓、艱苦磨礪、重塑自我,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學校獲得青年教師教學比賽國家二等獎1項,省一等獎14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3項,成績在省內同類高校中位居前列;獲得山東省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省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8項;獲得山東省音體美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7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29項。獲得省思政課教學(或教學設計)比賽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獲得山東省課程思政教學比賽一等獎2項(唯一獲得兩項一等獎的學校)。學校教師共主編出版教材66部,3部教材獲評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5部教材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全面深化產教融合 打造產業學院新形態2021年以來,學校加強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合作對接,以建設高層次現代產業學院和大學生實踐基地為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實現教育鏈對接產業鏈,人才培養目標對接崗位能力需求和行業職業標準,不斷凝練打造產業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創建品牌特色。學校分別與濰柴集團、歌爾集團、天瑞重工等企業合作建成5個現代產業學院,其中濰柴產業學院入選省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天瑞磁懸浮產業學院獲批工信部首批“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建設項目,歌爾科技產業學院入選首批濰坊市現代產業學院。全校74個專業全部實現校企共建,推動“政校企協”多方協同、深度融合,打造產業學院建設新形態,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新生態,為學校高質量發展賦能提效。五年來,學校錨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核心,多措并舉強化實踐育人,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升,育人實效凸顯,學生綜合素質顯著提升。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主辦和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競賽項目比賽中,獲得國家級一等獎14項,二等獎68項,三等獎92項,優秀獎30項;獲省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223項,二等獎492項,三等獎599項。自2018年來,我校師范生參加全省的師范生從業技能大賽,取得了47個一等獎,75個二等獎的好成績,位居省內同類高校前列。教學管理規范有序 樹立教學管理一流品牌五年來,學校在教學管理實踐中積極探索,逐步形成“四好一新”學籍學歷管理方法路徑,打造了我校學籍管理特色品牌,2022年6月在教育部舉辦的“2022年度全國高校學籍學歷注冊和管理工作視頻會議”上學校作了典型發言(全國僅兩所,另一為大連理工大學)。我校教務處榮獲“山東省高等教育學籍學歷管理工作先進集體”,一名同志榮獲“山東省高等教育學籍學歷管理工作先進個人”。近年來,學校生源質量不斷提高,2020年本科錄取分數在省屬高校中排名第25位,2022年排名前進至第23位,2023年省內本科錄取最低位次繼續提升5814名。學校榮獲“山東省2022年教育考試優秀考點”榮譽稱號,并收到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發來的《感謝信》,對我校招生考試相關工作表示高度認可。(文:張芳芳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10-16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