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5月22日,山東省教育廳《戰線聯播》欄目,對學校創新構建“制度規范-流程優化-數字賦能-共享協同”四維一體模式,提升國有資產管理效能,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資源保障的做法進行了推介。濰坊學院:創新“四維一體”模式 提升國有資產管理效能濰坊學院創新構建“制度規范-流程優化-數字賦能-共享協同”四維一體資產管理模式,以全周期內控為基礎,以全過程管理為抓手,以數智化轉型為支撐,以開放共享為目標,系統推進資產資源配置優化和效能提升,形成了一套既具活力又規范有序的現代高校資產管理機制,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資源保障。一、健全全周期內控體系,提升資產管理規范水平學校不斷加強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深化高校管理綜合改革,織密內控管理網絡,建立“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提升管理法治化水平。通過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統籌決策,建立上下聯動、系統合力、職責分明的工作機制。系統修訂17項資產管理制度,從資產購置、驗收、配置、出租、出借、維修、處置、損壞賠償及清查盤點等方面規范資產管理行為,覆蓋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各環節,實現管理流程無縫銜接。實施“內部控制建設提升行動”,以與時俱進、務求實效為導向,更好發揮制度的基礎性和保障性作用,構建“制度-流程-風險-崗位”緊密結合的內控體系,推動實現“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單化、表單信息化、信息智能化”,確保業務活動可追溯、風險可防控,管理工作廉潔高效,組織運營效率提升。二、優化全過程管理流程,提升資源配置精準效能學校堅持“明確指標、細化標準、動態監測、管理賦能”原則,建立全過程質量管理機制,打通智慧校園各子系統壁壘,提升數據互聯互通效率,拓展線上服務應用場景,改進和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修訂《濰坊學院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考核辦法》,完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明確考核指標,細分要點、公式、分值與標準,規范二級單位資產基礎管理工作,建立資源占用與產出評價機制,使績效考核成為提高學校資產管理水平的助推器。嚴格采購管理,明確業務歸口部門和項目單位職責,加強代理機構監管與考評,推進資產管理融入預算管理一體化,科學運用預算管理手段,嚴格計劃審批,規范采購流程,有效控制資產配置,保障學校利益。規范資產出租流程,做好資產出租的可行性研究論證,優化落實資產出租評估、審核、審批、掛拍及后續交接等工作流程。通過優化管理流程,實現資源配置效率和服務質量雙提升。三、創新數智化管理模式,激發資產運行新動能學校圍繞“優化管理服務做加法,破除機制障礙做除法”,推行“資源成本”管理理念,建立校院兩級協同管理機制。制定通用設備配置辦法,對各類行政辦公設備、家具進行嚴格審核,倡導“優先調劑再購置”,從配置數量和配置標準“雙把控”“雙過關”。修訂公用房管理辦法及配套細則,完成全校8700余間房屋信息化測繪建檔,同步學校數據庫機構、使用人員信息,打造“房產管理+資產地圖”云端系統,根據崗位人數、職級情況核算定額面積,嚴控標準,提高辦公用房集約利用效率,保障學校教學科研工作正常開展。推行定額管理、超額有償使用,建立動態評估調整機制,持續推進公共課室、會議室、報告廳、場館場所共享共用,促進公用房優化配置、物盡其用。優化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與各業務系統的協同銜接,嚴格計劃審批,科學編制采購預算,確保預算執行透明化。建立資產盤活機制,定期開展資產清查,分類建立資產盤活臺賬,實現公物倉“實物倉+虛擬倉”高效運轉,提高資源共享和循環利用,強化國有資產共享共用能力。全校資產調劑使用設備儀器和家具700余件(套),調劑資產價值近130萬元。四、構建開放共享機制,拓展資產服務新維度學校以提升育人質量與效能為核心,立足區域教育發展實際,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拓展資產服務新維度。積極響應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政策導向,通過優化教學設施、實驗實習、科研設備等資產配置,與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開展合作,共享教學與科研平臺,充分釋放資產資源在教育和科研領域的價值。建立公用共享的實驗室管理機制,成立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平臺,借助信息技術平臺深入推進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有效提高了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設備閑置率,為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依托山東省學校固定資產調劑平臺,構建“省-校-二級單位”資產調劑聯動機制,實現閑置或低效資產高效利用,延長國有資產生命周期。(文:臧威 編輯:桑國粹 審核:王珍)
發布時間:2025-05-25
本網訊 近日,山東省科技廳公布了《關于下達2024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的通知》,學校獲批重點項目和培育項目各1項,分別為土木與交通學院曹玉鵬教授的“交通荷載與復雜環境下固化有機質軟土長期性能評價及其耐久性設計方法”項目和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張欽偉副教授的“噪聲環境下星型可擴展光量子網絡關聯度量與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研究”項目,其中曹玉鵬教授的重點項目立項經費150萬元,為本批次項目最高資助額度,同時也是我校獲批該類別最高資助額度的省部級重點項目。本次獲批是學校連續6年獲批此類項目,這一連續性突破不僅是對學校科研實力與學術水平的高度認可,更是學校長期以來堅持有組織科研、強化科研團隊建設的有力印證。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面向國家戰略和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解決區域、行業、產業技術進步急需的科學問題與“卡脖子”技術難題,強化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戰略銜接。近年來,我校積極響應國家與地方戰略號召,緊密圍繞聯合基金項目的定位與目標,深度融入區域創新發展格局。學校也將以此次獲批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科研創新體系建設,提升科研創新能力,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文:蔡月梅 編輯:王慧婷 審核:李慶軍)
發布時間:2025-05-24
本網訊 5月21日,學校黨委書記徐梅,黨委副書記、校長來逢波一行到浪潮集團考察交流。浪潮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繼永,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紹祥,山東區副總經理王守磊出席活動。徐梅向浪潮集團一直以來對學校發展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對浪潮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給予高度贊揚,充分肯定了雙方前期合作取得的成效,介紹了學校主要發展成果。她表示,浪潮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領軍企業,在推動高校信息化轉型等方面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底蘊。下一步,希望雙方建立穩定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新機制,借助浪潮的技術和經驗優勢,加快濰坊學院數字化轉型步伐,同時,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在人工智能通識教學、實訓室建設、師資提升、科研創新等方面合作,推動合作再上新臺階。趙紹祥對徐梅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對濰坊學院長期以來的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濰坊學院作為濰坊市唯一一所全日制綜合性本科院校,在本地有良好的產學研合作經驗,浪潮軟件在教育行業深耕多年,與濰坊學院在產教融合、智慧校園等方面合作高度契合。下一步,希望濰坊學院繼續加大對浪潮的支持力度,雙方共同探討教育科技發展新模式。學校黨委(校長)辦公室、科研處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活動。(文:張亞萍 編輯:王慧婷 審核:趙文亮)
發布時間:2025-05-23
本網訊 5月23日,學校召開學生公寓提升改造項目部署會。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來逢波,黨委委員、副校長苗金春、任立春出席會議。來逢波對改造過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全面部署和明確要求。他指出,學生公寓的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項目是學校關注學生生活、提升學生校園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關乎每一位學生的日常生活,必須精心組織、扎實推進。他強調,相關部門的主要領導要親自掛帥,全程跟進改造提升項目的每個環節,確保項目能夠按照既定的時間節點和質量標準穩步推進。他要求,各部門要密切協作,從細節入手,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優化公寓的布局和功能設計,確保改造項目能夠滿足學生的日常生活需要。會上,后勤服務處負責同志傳達了省廳有關會議精神,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學生工作處負責同志分別就工作方案和改造方案進行了詳細匯報。與會人員圍繞改造方案進行了深入討論,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宣傳部、學生工作處、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研究生處、資產管理處、計劃財務處、審計處、后勤服務處、基建處、安全保衛處、網絡信息中心、招標與采購管理中心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工作人員出席會議。(文/圖:朱穎聰/莊夢琦 編輯:王慧婷 審核:宋廣景)
發布時間:2025-05-23
本網訊 5月23日,郵儲銀行濰坊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趙驗昌一行4人來校訪問交流。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來逢波,黨委委員、副校長任立春會見客人。來逢波代表學校對趙驗昌一行的來訪表示歡迎,對郵儲銀行長期以來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他簡要介紹學校基本情況,希望通過此次交流,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趙驗昌介紹了郵儲銀行的基本情況和發展歷程,表示將進一步拓展業務領域,在金融服務、學生就業等方面加深合作,全力以赴為學校建設發展服務。計劃財務處負責同志參加座談。(文/圖:董夢琳/張蒙蒙 編輯:王慧婷 審核:顧遠利)
發布時間:2025-05-23
本網訊 5月23日,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李英德應邀出席山東省“百城千校萬企”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暨濰坊市職教活動周啟動儀式,代表學校與濰坊市工商業聯合會簽訂《濰坊學院--濰坊市工商業聯合會聯合成立濰坊民營經濟研究中心協議》。此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好全國工商聯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促就業的決策部署,持續深化“百城千校萬企”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行動,發揮民營企業吸納就業主渠道作用。活動主題為“校企攜手促就業 精準對接謀發展”,活動時間為5月22日至25日,設有省民營企業百強參訪、省市優強民營企業招聘和工業企業產品展等內容。學校合作發展處相關負責人參加活動。(文/圖:韓自俊/武曉燕 編輯:王慧婷 審核:孫孝波)
發布時間:2025-05-23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