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傳媒學院“青鳥”志愿者服務隊開展“青春傳承齊魯文脈”專項實踐活動。團隊以“數字賦能魯文化傳播新形式”為核心,匯聚多名跨專業學子,通過“專業實踐—文化活化—社會傳播”三位一體創新模式,將數字技術與魯文化深度融合,交出了一份兼具文化厚度與青春活力的實踐答卷。
深耕文化素材,打造云端 “魯文化體驗館”
實踐籌備階段,團隊成員查閱典籍文獻,梳理孔孟典故、齊魯非遺、民俗風情等素材,深入了解齊魯文化。創作環節,團隊依托AI 繪圖、H5 交互、動畫渲染等技術,打造沉浸式線上文化體驗載體。動畫短片《孔孟智慧秒懂卡》圍繞“仁義禮智信”,遵循“輕量化、趣味化”原則,助力觀眾用碎片化時間快速理解魯文化精髓、降低認知門檻以推動其廣泛傳播與深入人心;H5宣傳頁面“青鳥傳韻——魯文化數字傳承與創新實踐”以“沉浸式互動”為理念,讓用戶通過簡單操作在趣味互動中深入了解魯文化歷史脈絡與當代價值、增進全面深刻認識;魯文化主題系列表情包融入魯文化經典元素,以輕松方式讓魯文化融入大眾生活并推動其在社區、學校等日常場景傳播,以輕量化形式破解傳統文化“厚重難懂”困境。
跨專業協同,探索文化傳播新路徑
團隊積極打破傳統學院與專業之間的壁壘,成功構建起一個“創意+技術+傳播”的全鏈條協作體系,動畫專業的學生充分發揮其專業特長,負責角色設計與場景構建,確保視覺效果的生動與逼真;數媒技術專業的學生則利用其技術優勢,完成程序的編寫與交互功能的開發,保障項目的技術支撐與用戶體驗;廣播電視學專業的學生策劃融媒體傳播方案,確保作品的廣泛傳播與影響力。團隊通過將“專業鏈”與“文化鏈”精準匹配,成功探索并實踐出一個從“文化深度挖掘”到“數字化創新創作”再到“全域廣泛傳播”的青年實踐新模式,為文化傳承與創新傳播提供了新的路徑與思路。
建教育反哺閉環,促成果長效轉化
團隊致力于成果積累與教育回饋,構建了“校園創作—社會應用—教育反哺”的可持續生態閉環,將精心制作的動畫短片、H5頁面、表情包等文化成果轉化為優質教育資源,深入應用于教育場景。此外,團隊自主推廣的魯文化主題表情包,有效培養學生的本土文化認同感,正從小范圍使用逐步擴大至更廣泛的范圍。
齊魯文脈在指尖悄然延續,此次社會實踐也真正將青年學子的專業知識轉化為了具體行動。學院將繼續以數字技術打通文化傳承與教育創新壁壘,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到傳統文化的數字化傳承中來,讓傳統文化在數字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文:張瀟 馬偉超 編輯:莊夢琦 審核:鄧建波)
微信公眾號
濰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