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濰坊的全方位發展帶動濰坊文化打開了世界的窗口。學校外國語學院憑借深厚的專業實力、強大的師資陣容和開放的全球視角,不斷強化服務地方社會的功能,跟著濰坊走向世界,隨著濰坊一同進步,讓世界進一步認識濰坊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和社會進步,全方位賦能濰坊的綜合實力提升。
挖掘和平內涵 凝聚和平力量
持續加強與世界和平力量的溝通交流,籍此傳播濰坊聲音,是這幾年濰坊學院外國語學院一直在做的。今年5月15日,國際和平城市協會會長弗萊德?阿門特給濰坊發來郵件,將濰坊獲評“國際和平城市”三周年紀念活動的盛況,其中包括濰坊學院和平學研究院的成立,傳播到全球408個國際和平城市。這讓從2019年開始圍繞濰縣樂道院集中營開展學術研究,并逐漸擴展到國際和平學研究的濰院教師們欣喜、振奮。
“作為第二個入選‘國際和平城市’的中國城市,濰坊擁有豐富的和平學研究資源和研究基礎。”學校外國語學院教授、和平學研究院研究員武玉明暢談感受:“把濰坊的和平資源由城市記憶上升到世界記憶、人類記憶,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區域和平文化建設,為國際和平城市發展貢獻中國理念,這是我們做和平學研究的初衷。”
2月19日,在和平學研究院舉辦的深切緬懷“和平學之父”約翰·加爾通教授對世界和平事業巨大貢獻的主題研討會上,學校音樂與舞蹈學院副院長馬新濤從音樂藝術與和平發展的互動維度,概述加爾通教授的和平學理論對音樂藝術發展的重要影響,并從藝術角度倡議用更多生動有趣的音樂藝術創作講述濰坊和平故事。
目前,和平學研究院凝練形成了和平基礎理論研究、和平文化與資源研究、和平文化與戰爭文學研究、和平教育研究、和平話語研究以及和平學視域下的國際關系研究等六個方向,涵蓋英語、法語、朝鮮語、日語、俄語、文學、歷史、思想政治教育、聲樂、舞蹈等多個專業門類師資力量的融合交叉。先后獲批省市級課題和歐亞基金會等項目4項,發表專著4部,論文10余篇,待出版小說1部。
這種基于歷史的和平教育和研究,為濰坊市提供了獨特的故事素材,有助于在國際上講述具有深刻人文關懷的濰坊故事,助力濰坊市向國際社會展示其對于和平、文化、歷史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和積極貢獻,塑造濰坊市作為和平文化傳播者的形象,增強國際社會對濰坊獨特文化魅力和歷史底蘊的了解和認同,促進濰坊市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在和平理念與文化上的深入交流,吸引更多國際關注和合作機會,推動濰坊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提升濰坊在國際社會中的城市形象與知名度。
談到未來發展,學校外國語學院院長、和平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張學祥信心滿滿:“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來山東視察時特別強調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市委書記劉運來我們外國語學院調研時,對和平學研究給予了高度評價,也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抓住濰坊“國際和平城市”建設的有利契機,把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研究與和平學研究做深做實,加大濰坊在和平城市建設方面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同時,以打造高端智庫為目標,凝練研究方向,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學術成果的交叉融合和創新突破。”
學好外國語 做好中國人
“我們參與志愿服務,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收獲了成長和進步,當我們的綿薄之力與社會需要同頻共振時,才能真正彰顯青春價值,書寫青春精彩。”談到今年4月份參與第41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暨2024濰坊風箏嘉年華的翻譯志愿服務,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2023級學生李成潔這樣說道。在本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上,外院共選拔了52名政治素質高、雙語能力強的優秀學子組建翻譯志愿服務隊,為國際友人提供周到的賽會服務。
學院翻譯專業2021級學生耿海偉提到:“為達到志愿者技能要求,我參加了日常體能訓練、英語口語表達、志愿服務技能、傳統風箏文化等多項培訓,為賽事服務做足了準備。”
在服務引導各國參賽隊有序參賽的同時,志愿者們還熱情地向外國友人講述濰坊故事、中國故事,解說風箏背后的文化寓意,增進他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大學生志愿者們用專業敬業詮釋著風箏都的熱情好客,他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得到了45個國家和地區、63支風箏代表隊的連連稱贊,國際友人用多國語言表達著感謝。
近年來,外國語學院持續為濰坊國際風箏會、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中日韓產業博覽會等大型賽會提供外語翻譯志愿服務和文化支持。“學生們在與外賓交流時,會很自然地談到中國文化和地域風情,從賽會本身到衣食住行,這種互動本身就是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外國語學院輔導員殷亞文說:“我們教育學生——學好外國語,做好中國人。學生們在從事志愿服務時,每個人都用最飽滿的熱情、最誠摯的服務、最美麗的笑容服務賽事,展現出當代中國青年的風采,展現的是國人的素養和精氣神。他們就像根根風箏銀線,把濰坊故事、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從而吸引更多的外國友人知濰坊、懂濰坊、愛濰坊。”
多維話語傳播 助力外宣展示
“城市宣傳力也是新質生產力,以文化人,以文潤城,以文興業,融入城市血脈,匯聚成蓬勃發展的精神力量。”這是張學祥配音的第四屆濰坊發展大會主題大會專題宣傳片《最憶是濰坊》中的片段內容,向世界講述了濰坊故事,傳播了濰坊聲音。城市因大學而盛,大學因城市而興,弘揚濰坊文化,擴大濰坊國際影響力,助力“更好濰坊”建設,外國語學院一直在路上。
學院憑借在外語教育領域的卓越成就和國際交流合作的豐厚經驗,鍛造了一支具備出色跨文化溝通能力的人才隊伍。目前,學院與濰坊晚報等主流媒體合作交流,成立濰坊晚報英文編輯部,在《濰坊晚報·教育周刊》開設《閱讀濰坊》(Weifang Insights)英文專版。通過英文編輯部的運作,學院積極參與地方媒體的國際傳播工作。學院積極與濰坊電視臺深入對接英語新聞播報工作,首批已推薦李昕恬等6名師生參與節目錄制;同時還計劃共同策劃并推出系列文化“兩創”雙語推廣項目和媒體研究項目,為加速濰坊的國際化進程提供有力支持。
“學院將充分發揮語言教育優勢,為媒體提供專業化、系統化的外語服務,為相關項目提供內容支持和人才輸送,為城市增強國際傳播能力,助力‘更好濰坊’走向世界,這也是我們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扎實行動。”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王海梅說。
構建多維對外話語體系,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應用型人才,向世界講好濰坊故事、傳遞濰坊聲音,濰坊學院外國語學院在積極謀劃、參與對接、生動實踐……
(記者:莊夢琦 學生記者:孫鑫瑜 陳欣彤 宋好 編輯:王慧婷 編審:王珍)
微信公眾號
濰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