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學校召開2023年工作動員大會。會議繪就了“一一六八”學校發展“路線圖”,即堅持“一個根本指引”,堅定“一個發展目標”,實施“六個質量提升行動”,實現“八個創新突破”,聚力抓提升、求突破、促發展。會后,全校上下迅速行動起來,對照目標找差距,突出重點抓落實。本網開設“質量提升大家談”欄目,邀請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同志及教師代表,圍繞“質量提升”這一年度工作的主題,談2023年工作“干什么,怎么干”,進一步明確目標計劃和落實好工作任務的各項舉措,推動學校工作高質量發展。今天推出的是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處處長趙加強談學科建設工作——強化高水平學科培育 深入推進學科筑峰工程。
“2023年,學校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服務國家、省重大戰略和地方需求,緊密對接國家‘雙一流’戰略和省高水平學科建設部署,緊扣學校‘一一六八’工作思路,堅持‘扶優、扶強、扶新’,強化高水平學科培育建設和質量提升,深入推進學科筑峰工程,奮力實現若干學科的率先突破,帶動學科整體實力的提升,為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撐。”趙加強在接受采訪時說。
趙加強表示,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工作處將切實落實學校《關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圍繞“質量提升”這一主題,科學謀劃學科建設新舉措,制定強化高水平學科培育建設實施意見,進一步厚實師范底蘊,筑牢工科基礎,凸顯農科優勢,強化應用特色,形成結構更加合理、優勢特色更加鮮明、學科實力更強、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契合度更高的學科體系,壯大服務地方優勢產業的學科群。學科建設工作將凝聚力量,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統籌規劃、系統推進高水平學科建設,著力打造3個重點建設學科、4個培育建設學科、5個扶持儲備學科,構建“重點建設、接續培育、儲備支持”梯次分明的“雁陣式”學科梯隊。將充分發揮重點建設學科的“頭雁效應”,深入推進學科筑峰,使重點建設學科特色優勢進一步凸顯,工科基礎更加堅實,農科優勢更加突出,構筑學科高原,培育學科高峰,引領帶動學校整體學科建設水平的提升。
趙加強說,今年將對2018年遴選的校內重點學科進行期滿考核,依據考核結果和發展態勢,動態調整支持學科和支持力度,增強建設的有效性,提高學科資源的投入產出比。學科建設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注重績效,強化目標管理,突出建設的質量效益、社會貢獻度和影響力。去年我校的高水平學科建設方案得到了省教育廳審核論證專家的一致肯定,今年將繼續對標山東省高等學校高水平學科建設標準,對學校高水平學科實施非均衡發展戰略,要立足優勢特色,集聚優質資源,凸顯應用型、地方性、行業性特色,堅持特色發展、內涵發展、高質量發展,堅持分類指導、分層建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局部重點突破和全局普遍提升相結合,切實提升學科建設的質量和效益。
趙加強表示,學校倡導和培育學術隊伍的團隊精神,2023年,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處將培育建設交叉學科創新團隊,促進學科交叉融合,促進形成服務重大戰略和面向區域優勢產業需求的大平臺、大團隊,推動有組織科研,強化任務驅動型攻關,提高團隊作戰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輻射帶動更多學科領域的科研創新。將進一步瞄準區域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促進新興學科、交叉學科領域多出高層次、有原創性的科研成果,支持在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碳中和、智慧農業等學科方向取得突破,與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傳統學科的轉型升級,催生若干新興交叉學科,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更好服務區域優勢特色產業,推動學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
趙加強說,2023年,將全面對接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和我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繼續培育創建高層次科研平臺。根據省市戰略部署和區域經濟發展,依托現有科研創新平臺基礎,校企融合凝聚學術梯隊,爭取省市級科研平臺獲得新突破,探索推進以科教產深度融合反哺學科建設的有力舉措。持續強化科研平臺創新驅動,實行學科、團隊、平臺一體化建設,緊抓“雙碳”目標戰略,充分發揮科教產融合創新中心作用,通過校企平臺共建、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形成合力,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推動磁懸浮重點實驗室建設,以磁懸浮技術研發帶動電子信息、機械、自動化、材料等學科發展,形成特色鮮明、創新力強的實驗室體系。
“2023年,是學校實現學科突破極其關鍵的一年,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處將按照學校黨委行政的安排部署,切實找準位置,主動擔當作為,推動學科、平臺、團隊建設實現更大創新突破,為進一步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趙加強說。
(文:肖玉芳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微信公眾號
濰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