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起。對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來說,這個暑假不平凡,值得珍惜和點贊。在學校及學院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正確指導下,在老師們的拼搏努力下,暑假里,捷報頻傳、喜事連連,一項項榮譽接踵而至:劉莉老師榮獲“首屆山東省本科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比賽”一等獎;霍燕芳老師榮獲山東省第九屆“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二等獎;王延青老師指導的項目榮獲第八屆山東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山東省金獎,并奪得國賽權;馮一民老師帶領的團隊指導學生參加“第十三屆山東省大學生實驗大賽”,化院3名學生參賽,榮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劉美芳老師指導學生參加的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創新設計大賽“微瑞杯”華北賽區競賽榮獲二等獎。一項項激動人心的榮譽背后離不開各級領導們的組織重視,離不開師生們的辛勤付出,更離不開化院人的智慧力量。
黨建引領 組織有力
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突出黨建引領,筑牢事業發展思想政治基礎。近年來,該院以“黨建+”模式推動黨建與各項工作深度融合,持續將主題教育成果、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工作實效,讓黨建工作激發師生干事創業、爭先創優的活力,各項工作呈現出重點突出、全面推進、創新發展的良好態勢。堅持以學科競賽為抓手,推進“學在化院”優良學風建設;以創新創業大賽為平臺,創建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以教師教學比賽為契機,促進教師成長實現以賽促教。為確保創新爭優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黨政負責人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參與、親自推動,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加強對擬爭創榮譽稱號的綜合分析研判,認真制定工作方案,明確爭創目標和具體措施,在全院形成了創新爭優的濃厚氛圍。
厚積薄發 深挖潛力
成績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深耕厚植、久久為功。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積極推動創新爭優與教學科研工作有機融合,為創新爭優工作筑牢根基。同時,注重加強對各類比賽項目的選拔培養,配套提供專項資金,健全激勵機制,激發師生爭先創優的動力。此外,全面挖掘優秀比賽獲獎案例,及時總結提煉工作經驗并大力宣傳推介,更好地帶動全院上下工作積極性。
例如,劉莉老師在帶領團隊備戰各類教學比賽時,會在課程教學改革和思政案例設計上深挖厚掘,注重知識與樂趣并重,理論與應用結合,為學生好學樂學不斷開拓出新思路。在她的教學中,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相互輝映,既有重金屬冶煉、青蒿素提取、鹽堿地治理等高端技術,又有中國創造、藏糧于地、可持續發展等國家戰略,還有超級工藝也需要基礎知識做支撐的點睛之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國家使命和社會擔當,堅定了學以致用、報效祖國的信念。
團隊作戰 同向發力
榮譽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責任和擔當,凝結著全院上下的心血和汗水。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重視團隊建設,深耕團隊建設潛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充分調動教師們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凝聚形成全員創新爭優的強大合力和濃厚氛圍。
霍燕芳老師說“劉莉老師極富團隊意識,不但自己獲得多項榮譽和獎勵,還盡心盡力幫助我們每一位團隊成員成長進步,毫無保留地和我們分享經驗、共享資料。我在濰坊學院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在山東省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比賽中獲得二等獎,有她的付出和功勞。”
由王延青老師、臺夕市院長指導的參賽項目《剛柔并濟,安‘燃’無恙—鋰電池安全的護航者》在“建行杯”第八屆山東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經過激烈角逐,突出重圍,榮獲山東省金獎,并入圍國賽訓練營,實現了學院在該賽事上零的突破,成為學校首次且唯一獲得國賽資格的項目。這項大賽是全國創新創業類級別最高、參與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有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省內57所高校5萬余支隊伍參賽。在備賽階段,指導老師與項目團隊共同奮戰,先后對項目計劃書、PPT進行近30次的指導、修改及完善,多次進行模擬比賽路演答辯,確保比賽最佳效果及項目核心競爭力,為本次“互聯網+”大賽取得優異成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化學教研室主任馮一民老師帶領的團隊,指導三名學生參加“第十三屆山東省大學生實驗大賽”,分別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的好成績。馮老師感慨地說道:“所有成績的取得,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而是發揮團隊作用,共同努力的結果,在以后的工作中還要積極發揮團隊力量。總之這次競賽成績的獲得完全是團隊合作的結果,歸功于各位老師辛勤的付出,歸功于化院大家庭的團結協作。佳績是榮譽,也是壓力,希望明年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指導團隊的密切配合下,再創優異成績。”
溝通交流 借力打力
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注重加強與各級各類榮譽稱號評選牽頭部門的溝通交流,主動匯報、推介工作亮點、創新做法。學院能夠取得這么多這么高的榮譽,與全院上下、內外順暢地溝通聯系密不可分。在老師們的備戰過程中,得到學校教務處和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經過多次聘請行業內知名專家開展專項培訓和模擬演練,反復打磨、精益求精,為最終贏得榮譽奠定了堅實基礎。
又是一年秋色好,風景正宜放眼望。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將繼續聚焦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教師成長等發展目標,堅持“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不斷激發師生創新創優新動力,走在前、開新局,事爭一流、唯旗是奪,努力爭取創造更多的輝煌,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文圖:李忠玲 劉媛媛 馮一民 劉莉 霍燕芳 王延青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微信公眾號
濰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