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ogress id="7fz2u"></progress>

        <menuitem id="7fz2u"></menuitem>
        <samp id="7fz2u"><ins id="7fz2u"><ruby id="7fz2u"></ruby></ins></samp>
        <progress id="7fz2u"></progress>
        <progress id="7fz2u"><bdo id="7fz2u"></bdo></progress>
        <tbody id="7fz2u"></tbody>
      1. menu
        close

        建筑工程學院發揮專業優勢助力崖子鎮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8-19

        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重大戰略部署,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農村的舊房改良、改造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能夠充分改善農民居住生活條件,提升農民和鄉村群眾的住房質量和幸福感。

        6月上旬至7月中旬,由我校建筑工程學院多位專業老師指導,團總支負責人帶隊,建筑學、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生組成的“小魯班、大工匠”社會實踐隊奔赴威海市乳山市崖子鎮開展2022年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針對農村老舊房屋改造進行實地調研并提供三維可視化解決方案,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小魯班大夢想:鄉村振興吾輩有責

        6月初在學院黨總支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團總支召開三下鄉動員會,團總支負責人與參與本次社會實踐的學生代表共同商討舊房改造社會實踐事項,詳細部署社會實踐相關工作。此次實踐活動針對崖子鎮舊房改造進行規劃方案設計。團隊將在實地調研后,整理完成基礎調研報告及詳細方案文本。 


        小魯班在行動:實地調研解難題

        7月初,按照前期周密部署并結合疫情防控形勢,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社會實踐隊奔赴威海市乳山市崖子鎮開啟了實踐之旅。到達實踐地后,小魯班們首先到村委會調研村子的住房情況。據了解,該區從2009年開始推進舊村改造,在舊村改造的版圖上,規劃區117個村有59個通過申請列入舊村改造計劃。

        7月6日至7日,實踐團隊成員兵分兩路,分別前往威海市乳山市崖子鎮田家村和大崮頭村,與相關部門取得聯系,咨詢崖子鎮田家村紅色特色村培育成果,參觀了村中現存的紅色建筑,了解到許多民居背后的革命歷史典故,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結合實踐成員自身的理論知識與當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并了解目前鄉村改造在該地區的情況;深入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情況與村莊的建筑環境,詢問當地村民對于鄉村改造的建議,實踐團隊的成員們認真觀察記錄好信息。 

        住房調研結果顯示,在房屋入住之后,有大部分的居民并沒有對房子進行重新裝修改造,有少部分家庭,經過一次或者兩次的房屋改造,距今時間已經很久遠了。改造契機也是影響居民決定是否進行舊房改造的決心,很多人想等到婚娶等重要時間點進行改造。許多房子存在墻壁脫落、家具殘舊、地板破損、排水系統堵塞、電路系統老化等問題。


        小魯班展特長:發揮專業優勢進行規劃改造

        “實踐活動期間,小魯班們每天頭頂烈日,徒步近五個小時,實地考察村道環境、村居設施建設情況等,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據學院團總支負責人馬俊原介紹,“在根據前期調研了解到的村莊住房情況以及村民對住房改造的需求后,小魯班們以注重紅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保留鄉村風貌為總體要求,應用BIM技術對住房的平面、立面及動態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在控制造價基礎上充分考慮建筑宜居性、實用性、美觀性及舒適性,提出可持續使用方案。” 

        調研團隊深入農村,記錄農村的居民區域、主干道位置、公共設施情況以及村落垃圾處理區的位置,并走訪當地村民詢問村民對鄉村建設的意見。學習相關單位鄉村振興實施的經驗以及尋求專業老師的幫助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推動鄉村振興與農村住宅數字化建造、改造相結合的推進策略。

        針對房子存在墻壁脫落、地板破損等問題。團隊借助BIM技術運用revit、Nevisworks軟件構建改造模型,利用BIM的可出圖性,提供圖紙;通過漫游展示改造后的效果。將制作后的模型照片發給當地政府和村民征求意見;充分考慮和尊重居民的生活習慣、生產需求進一步細化、優化改造方案。

        據悉,建筑工程學院“小魯班、大工匠”社會實踐團隊已經連續4年奔赴牟平區洪口村、坊子區趙家社區、武城縣范莊社區等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助力鄉村振興活動。他們引領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本領、能吃苦的建工學子到廣闊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在實踐中踐行“厚德博學、求實創新”的濰院精神,在實踐中擦亮青年志愿者的時代底色,以實際行動彰顯濰院建工學子的青年擔當。

        (文/圖:馬俊原、馮有良/高子涵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關注我們

        • 微信公眾號

        • 濰院小程序

        阿娇13分钟无删减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