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以來,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團總支在學校團委的統一組織部署下,精心組織安排,以“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組織141支實踐團隊603名青年學生按理論普及、黨史學習、鄉村振興、發展成就、民族團結五大主題開展實踐活動,強化責任擔當,注重行動實效,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堅定信念,聽黨話、跟黨走,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暑期第一周,各支隊伍深入基層一線,陸續開展實踐,隊員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悟時代脈搏,體驗了“實踐出真知”的第一堂課。
理論普及宣講團:將黨的理論普及到基層每一個角落
黨的先進理論是青年學子成長的指引和燈塔,星火傳遞實踐隊先后赴菏澤、綏化、濟南、郴州、日照等地進行理論宣講,開展生態文明、工業相關知識和“兩彈一星”模范事跡等宣講活動;前往舜峰鎮人民政府協助政府部門辦公,踐行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前往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接受生動鮮活的紅色教育。隊員們無懼酷暑,正努力將黨的理論和黨員先進事跡傳播到實踐基層的每一個角落。
黨史學習教育團:讓黨旗在基層迎風飄揚
百年黨史波瀾壯闊。為增強黨史學習教育實效,“學史筑夢”社會實踐隊隊員赴萊蕪調研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參觀萊蕪戰役紀念館。隊員們認真聆聽解說,學習萊蕪大地上的革命歷史,銘記革命先烈的奉獻犧牲。
為增強青少年對于當地紅色文化的了解,更加積極學習黨史知識,“學史筑夢”社會實踐隊隊員赴呼和浩特曾就讀的高中,在原班主任老師的幫助下,為高三學子講述紅色革命文化和中共黨史,以實際行動引領青年學子學黨史、知黨史,不斷學史明志、學史明德、學史增信。
鄉村振興促進團:融入鄉村一線,展現青年擔當
鄉村振興重大戰略,推動中國廣大鄉村獲得持續發展與振興。“圓夢教育”社會實踐服務隊,先后在聊城、臨沂、德州、青島、呼倫貝爾等地開展實踐活動,探訪當地葫蘆種植基地、綠色農業基地、助力危房改造、排查自建屋隱患、清潔環境衛生、宣傳垃圾分類,切實融入鄉村一線,尋訪傳統技藝發展脈絡,調研鄉村振興根本動力和抓手,為當地發展獻策出力,用實際行動展示青年的擔當和時代精神。
發展成就觀察團:見證偉大成就,強化責任意識
學院量子社會實踐服務隊來到濰坊市昌邑市下營鎮火道村,協助村支書一起整理火道村農業經濟管理數據材料。隊員們通過火道村數十年的變遷,體會到了黨和政府發展農村、振興鄉村的偉大成就與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同學們認真做事,融入村民,獲得村干部與群眾的一致認可和贊揚。
歲月靜好,生活幸福,當知來之不易。隊員們專程瞻仰李福澤事跡陳列館,緬懷李福澤將軍的生平和積極投身革命的事跡,認真學習李將軍的優良家風,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民族團結實踐團:民族團結一條心,攜手奮進新時代
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多次強調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學院“心連心”聯絡員團隊赴濰坊市臨朐縣五井村開展實踐活動,深入少數民族家庭進行志愿服務,與少數民族居民進行聊天訪談,走訪調查民族間和諧相處情況,考察當地民族產業與相關政策,拉近了各民族間人民群眾的關系,獲得了當地人民群眾的認可。
通過暑假初期的實踐活動,同學們躬身入局、知行合一,社會實踐的經驗與技能得到豐富與增強,綜合素質獲得全面提升和完善,錘煉出攻堅克難的能力和心系社會的決心,為下一步的學習和成長擘畫出青春藍圖,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交上合格的答卷。





(文:卞東英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微信公眾號
濰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