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ogress id="7fz2u"></progress>

        <menuitem id="7fz2u"></menuitem>
        <samp id="7fz2u"><ins id="7fz2u"><ruby id="7fz2u"></ruby></ins></samp>
        <progress id="7fz2u"></progress>
        <progress id="7fz2u"><bdo id="7fz2u"></bdo></progress>
        <tbody id="7fz2u"></tbody>
      1. menu
        close

        打響數字戰“疫” 做線上教學“守門人”——我校智能制造研究所研發“釘釘”微應用助力線上教學

        發布時間:2022-04-13

         本網訊   面對日益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為保障全校2萬多名師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堅決阻斷疫情輸入校園,根據上級疫情防控統一部署,學校于314日對主校區實行了全封閉管理,所有課程轉為線上教學。如何提高“云端”教學質量,如何完成對線上課堂學生的高效集結,成為全校教育教學必須直面的重要問題。

         由計算機工程學院王磊博士帶領的智能制造研究所臨危受命,依托我校線上教學最常用的“釘釘”辦公軟件,設計研發“上課簽到”微應用,攻堅克難、唯旗誓奪,全力保障線上教學,吹響了我校教育教學數字戰“疫”集結號。

        疫情突襲 打響“線上戰”

         314日起,全校進入了“全負荷、全封閉”的運行狀態,線上教學成為了廣大師生必須迅速適應的新環境、新模式。

         計算機工程學院緊急調度,一方面,責成教務員務必提前詳盡列出第二天的全部課程,務必通知到每名授課教師和相關學生,避免教師缺勤、學生缺課。另一方面,先后于313日和319日兩次召開教學工作會議,安排線上教學事宜,要求所有任課教師與輔導員緊密配合,與學生建立直接的溝通渠道,監督學生參與線上學習。要求教師保證教學內容、教學進度與教學大綱保持一致,非極端情況不準調課、停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露面,增強與學生互動,做好課程思政,提高授課質量。學院還成立班子成員和教研室負責人組成的教學督導組,加入教師上課群,深入課堂隨時督導、檢查。學院線上教學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針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線上教學常態化,學院工作任重道遠。

         “經歷停課不停學、在線辦公、教培機構OMO模式發展后,我們恍然發現,數字技術正在重塑我們的工作管理方式。在各個行業數字化轉型加速的大背景下,教育行業信息化水平也在快速發展。”計算機工程學院的王磊博士說道。那么如何確保在線課程的教學質量成為教務處和各學院教學的重中之重,怎樣確保知識真正入腦入心?怎樣確保學生上課按時簽到?任課教師能否通過相關數據掌握當天上課情況?教學督導能不能通過信息化手段解決?一系列問題伴隨線上教學的開展逐一顯現,亟待解決。

        臨危受命 “搭”出成效

         “雖然釘釘在大中小學線上教學方面已累積了較多的學校班級、師生學時等龐大數據,但作為企業辦公打卡、審批的常用工具,教育領域的若干細節處理,軟件本身仍存在不少短板和問題,需要各個學校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王磊博士說道。

         318日,經過教務處與計算機工程學院溝通,我校智能制造研究所接下了這塊難啃的“骨頭”。接到任務后王磊博士帶領團隊連夜啟動攻堅計劃。得益于對低代碼技術和制造業數字化服務的經驗,基于教育信息化、在線教學督導、釘釘平臺三方串聯的理念,研究所所長王磊博士提出了結合釘釘宜搭搭建上課簽到微應用的解決方案。隨后他動員全體成員深入探究釘釘宜搭方案肯定了其可行性,同時確定了為期7天的開發計劃。

         疫情原因,團隊成員都處于居家或校園隔離狀態,為了確保微應用在一周時間內實現上線,研究所成立了在線研發小組,通過騰訊會議進行課題討論、技術攻關等相關工作。研發小組包括了業務分析人員、技術開發人員和數據分析人員共3人,以明確的分工、緊湊的計劃迎接這項艱巨的任務。

         任務的首創性與創新性要求研發小組首先分析系統開發中的幾個關鍵性問題:學校釘釘開發的授權,對學校教學任務計劃進行數據的處理并導入釘釘宜搭所創建的業務數據表格等。

         隨即研發小組便展開了研發工作。業務分析人員主要分析整體系統的業務邏輯并設計各個業務用例的易用性能夠簡化教師的簽到操作同時設計確保管理人員能夠方便地進行數據查詢和匯總數據分析人員主要負責將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將數據簡化到適合釘釘宜搭進行處理的程度在處理過程中有效地結合計算機算法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技術開發人員負責將數據導入并對課程管理上課簽到簽到查看和簽到報表等功能進行技術實現。

         經過多天的奮戰原定7天的戰斗時限提前兩天拿下323系統發布到學校釘釘應用平臺中由計算機工程學院全體老師進行試用學院全體教師對試用版本提出了針對性的修改建議經過3天試用團隊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如期推廣到全校進行使用

         “線上授課最擔心的就是學生專注力低、態度不端正,這個簽到程序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我的顧慮,學生們的積極性也提高不少。”文史學院的袁冬梅老師說道。

        見招拆招 “掃雷”成功

         由于是首次嘗試使用低代碼進行系統開發,在系統的研發過程中遇到了很多,課題組憑借多年研發經驗的積累,多次掃雷成功。

         通往科研的道路中沒有一條是平坦舒適的。研究所在此次研發過程中也遇到諸多問題,“出現問題是必然的,但不能因為會出現問題就不去做。”王磊博士說道。據他介紹,第一個“雷”發現在試用階段,多名教師的工號無法關聯到教學業務數據,經過分析發現很多教師工號并沒有進行維護。第二個“雷”緊隨其后,為了簡化教師的操作,課題組確定只顯示教師當天上課數據,但是由于學校提供數據和“釘釘宜搭”限制無法方便的提取當天數據。經過研究,課題組確定通過計算機的字符串處理算法對數據進行處理,算法交由課題組成員(大學生創新實驗室負責人)快速實現,當天確定并書寫需求,于第二天上午解決處理完成。

         而在獲取簽到學生的學號班級的過程中課題組遇到了系統研發中最大的——系統提示試用版本超過了業務數據數量導入數據不能超過20000條。課題組連夜對釘釘平臺文檔進行研究確定了另外一種處理方法并將導入數據進行刪除

         在釘釘宜搭項目開發過程中,學院創新團隊的學生也加入了進來。據團隊老師介紹,2020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1班的周俊旭同學,在本次任務中主要參與了低代碼開發平臺和字符串數據處理算法,出色地完成了項目中遇到的各類技術問題和算法問題。“該同學在整個研發過程中表現得非常突出,為我們順利完成任務提供了有力支持。”王磊博士欣慰地說道。系統的研發過程中,研發人員針對個別問題多次討論到深夜,“有一種漸漸撥開迷霧的感覺,那個過程是很享受的。”周俊旭同學說道。

         計算機工程學院歷年來注重學生參與創新實踐訓練成立了包括71217122兩個實驗室的學生創新團隊多名學院教師組成了指導教師團隊指導學生長期進行算法訓練實際項目訓練團隊共組織學生參與各類軟件大賽取得了包括國際級3項在內500多項軟件大賽獎項20188獲批團中央小平科技創新團隊此次任務也鍛煉了學生在業務分析軟件工程實踐認知復雜問題分析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很好地踐行了高層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方法和體系

         經過一周的研發和實踐應用該系統已經在學校釘釘應用平臺上線并在學校多個二級學院進行推廣應用“線上上課會有一種很放松的感覺,這種感覺一旦發展就會變成懶散與懈怠。這個簽到程序就像一根弦,牽制著我們,使我們迷途知返,不至沉溺于墮落的泥潭而不自拔。”傳媒學院的燕鑫玲同學說道。該項目解決了學校在線教學的簽到問題為學校疫情貢獻了團隊的力量項目參與過程中鍛煉了智能制造研究所團隊也驗證了團隊多年來踐行的訓練+實戰人才培養模式的正確性與前瞻性

         在疫情防控和復學復課過程中數字技術在推進學校治理能力和推動教學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將持續發揮重要作用智能制造研究所團隊將以此為契機保持改革攻堅態勢在課堂教學技術研發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更大進步,為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實現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文:商夢茹   編輯:王珍   編審:張增森)

         


        關注我們

        • 微信公眾號

        • 濰院小程序

        阿娇13分钟无删减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