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自3月份濰坊發生疫情以來,為克服疫情影響,減少教學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傳媒人積極行動,涌現出了一批抗疫先進典型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傳媒學院教師第一黨支部書記、副院長韓殿元老師,教師第二黨支部石正濤老師,教師第三黨支部書記白媛媛老師,學生黨支部書記徐金德老師,以及學院團總支書記楊頌老師。
在發現本地疫情前,韓殿元成功申請了2021年山東省本科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并利用寒假期間,對本學期開展的課程進行了詳細的工單建設。疫情到來后,由于之前的準備充分,韓老師課程建設的腳步得以持續,所完成的工單課程更是得到了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和同行老師的認可,有更多的老師已加入使用工單課堂教學的行列中,保證了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的順利開展。
而在另一邊,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位于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金馬怡園小區成為了封控區。傳媒學院教師第二黨支部的石正濤老師一家,作為該小區的住戶,積極響應社區要求,足不出戶,居家抗疫。石正濤老師在完成上網課和基本工作的同時,主動發揮專業特長,用手機去記錄大白們的辛勤付出。在得知小區負責疫情防控的濰坊中醫院王海峰醫生的父親突發疾病去世,但是王醫生為了疫情防控沒能回家送父親最后一程的消息后,石正濤老師主動聯系濰坊廣播電視臺的記者進行報道,同時也在小區多個群里傳播了消息,并發動了致敬活動,制作了整個過程的小視頻,表達了對工作在一線的抗疫者們深深的謝意,傳達了小區居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定能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與此同時,傳媒學院教師第三黨支部書記的白媛媛老師,居家期間不忘自身的使命,積極鼓舞支部黨員的士氣,督促同志們不忘每日的理論知識學習,始終做到以身作則,積極響應組織的號召,認真做好各項本職工作。在上好網課的同時,白老師不忘利用專業優勢,在社區核酸檢測時用相機記錄下了醫務工作者和社區工作人員辛苦的背影,并結合濰坊新聞最新素材制作抗議插畫作品,將濰坊的抗議精神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學生黨支部書記徐金德老師,積極按照學校封閉管理工作要求,第一時間進住學校,在輔導員配備不足且兩名輔導員因特殊情況不能如期入駐學校的情況下,一個人擔負著三個年級的工作 ,同時協調全院的學生工作,跑前忙后,加班加點,經常忙到深夜兩三點鐘,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用行動詮釋著一名輔導員的初心使命。
該院團總支書記楊頌老師,接到入住學校的任務后,匆匆安頓下上高三走讀需要每天接送的女兒,義無反顧地第一批入住學校,把崗位當陣地,協調成立學院青年志愿者突擊隊,宣傳學院抗擊疫情情況,用對輔導員職業的熱愛,書寫著共產黨員的赤誠。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傳媒人勠力同心,攜手并進,努力發揮自身優勢,克服疫情帶來的一系列困難,相信傳媒人前進的腳步必定不會為疫情所阻擋!
(文:崔豐韜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_Weiyuan news
2024-07-07
2024-07-30
2024-07-30
2024-07-30
2024-07-29
2024-07-29
2024-07-29
2024-07-28
微信公眾號
濰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