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ogress id="7fz2u"></progress>

        <menuitem id="7fz2u"></menuitem>
        <samp id="7fz2u"><ins id="7fz2u"><ruby id="7fz2u"></ruby></ins></samp>
        <progress id="7fz2u"></progress>
        <progress id="7fz2u"><bdo id="7fz2u"></bdo></progress>
        <tbody id="7fz2u"></tbody>
      1. menu
        close

        社區抗疫,濰院黨員教師“躬身入局”

        發布時間:2022-03-25

         在金馬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忙碌的身影中活躍著這樣一位“特殊”的志愿者,潔白的防護服上,紅色的黨旗貼紙引人注目。他背著沉甸甸的噴霧器、消毒劑等消殺器械,全副武裝地進行著消殺工作。噴霧機的轟鳴聲震耳欲聾,消毒水的味道刺鼻難受,他卻毫不介意,一步步奔走在社區的每一個角落。他就是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的張德輝老師,作為居住在管控區的一名黨員,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他主動請纓,擔任志愿者,為社區防疫貢獻了一份力量。

        3月18日,為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社區居民的安全健康,新城街道第一時間組建了居住在防控區的志愿者消殺隊。張德輝老師毫不猶豫加入志愿者隊伍,成為金馬社區抗疫志愿者中的一份子,并擔任消殺隊一組組長一職。每每幾個小時的消殺工作完成后,張老師都會大汗淋漓,消毒水嗆出的淚水夾雜著汗水順著臉頰流下,但作為消殺隊伍中年齡最大的志愿者,張老師從不喊苦叫累,雖體力不及其他年輕志愿者,消殺工作卻總是沖在前頭。

         問及為何選擇當社區志愿者時,張老師說:“我是退役軍人,又是黨員,應當起到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學校里我是學生的輔導員,但因為社區疫情緣故不能為學生服務,深感遺憾,希望能在社區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言語質樸,卻鏗鏘有力。

        除了張德輝老師,同住金馬怡園小區的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的劉明陽老師同樣奮戰在社區抗疫一線。

        居家隔離期間,得知學校采取封閉管理,劉明陽老師心急如焚,“心有余而力不足,真想立馬飛奔過去和同事們一起為學校的抗疫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社區管控不能回學校,劉老師便以另一種方式為學校、學生盡自己的一份力。他高效完成學校安排的各項任務,雖不在學生身邊,但時時刻刻牽掛著學生的安危。每日叮囑學生防疫注意事項、下達學校通知、統計學生核酸檢測情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疏解學生的情緒都是劉老師的日常工作。正值大四學生考研復試的關鍵時期,劉老師工作之余安撫鼓勵學生,為其提供建議幫助。

        做好教師的本職工作外,劉老師還組織社區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發放防疫用品和居民所需物資,宣傳防疫知識。防護服一穿就是好幾個小時,再加上長久的站立,身上又悶又熱,防護鏡因為出汗升起一層白紗也是常有之事。幾個小時的工作之后,臉上被勒出了紅紅的勒痕。面對別人的贊譽,劉老師卻表示“其實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我只是做了一個黨員、一名老師應該做的事。相比醫療工作者,我所做的不值一提。疫情之中,真的太多人為我們付出了。”螢火雖微,但為其芒,正是因為無數劉老師這樣的志愿者的守護,我們才得以生活得歲月靜好。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鮮亮的旗幟。哪里有危險,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濰坊學院的輔導員們用行動履行使命,在這段特殊的日子里,他們展現了一個黨員的初心和本色,詮釋了輔導員的責任與擔當。“濰”有積極配合,“坊”能戰勝疫情。疫情定能散去,春天和好消息終將如約而至!

        (文:張丹琳 崔鴻茹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關注我們

        • 微信公眾號

        • 濰院小程序

        阿娇13分钟无删减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