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ogress id="7fz2u"></progress>

        <menuitem id="7fz2u"></menuitem>
        <samp id="7fz2u"><ins id="7fz2u"><ruby id="7fz2u"></ruby></ins></samp>
        <progress id="7fz2u"></progress>
        <progress id="7fz2u"><bdo id="7fz2u"></bdo></progress>
        <tbody id="7fz2u"></tbody>
      1. menu
        close

        因為熱愛 他們和學生在一起——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學工隊伍住校抗疫紀實

        發布時間:2022-03-21

        3月11日,濰坊市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面對驟然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學校迅速反應,在3月14日23點開始實行校園封閉管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當晚,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全體輔導員不講條件,不提要求,打包好自己的行李,回到學校集結。因為熱愛,因為責任,他們和學生們在一起,隨時解決學生的問題和需求,同時,也向學生們傳遞著共克時艱、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堅守崗位 踐行初心使命

        3月18日,雨夾雪,天氣寒冷,馬永生老師的一個學生校內居家健康監測期滿,本可以讓學生持校醫院簽字蓋章的紙質審批單自己跑審批手續,但考慮到春寒下雨夾雪的天氣和學生沒有傘的現實,馬老師冒雨踩著濕冷的地面,來到2號公寓的住宿接待中心從學生手中接過審批單,再回到學院請領導簽字蓋章。因為將隔離期滿的學生送回弘德的擺渡車即將發車,馬老師跑到行政樓找到學校防疫指揮部簽字,再跑回到住宿接待中心把辦好的手續交到執勤老師手中。馬永生說:“經過長時間的醫療隔離和健康監測,學生難免有些焦躁希望盡快回到自己的宿舍,作為他們的輔導員老師對學校各個部門比學生熟悉得多,替他們跑跑腿,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在校園全封閉管理的特殊背景下,全體濰院人凝心聚力共抗疫情,咱們一線輔導員更應該腳踏實地,為學生做好每一件小事。”

        為應對核酸檢測時的雨雪天氣,馬永生和其他輔導員一起在搭建帳篷

        作為學工辦工作牽頭人的馬永生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從3月11日至今,學校組織了三輪全員核酸檢測,化學院一直組織得井然有序,這得益于馬永生與各位住校輔導員精心謀劃、細致安排。從名單的精準篩選、集合時間地點的合理安排、以班級為單位排隊作為一個整體的明確指令,到現場全員上陣指揮、對學生事無巨細的再三叮囑再到實測人數的準確統計上報,馬永生和他的輔導員同事們為全員核酸檢測的順利進行,可以說殫精竭慮。從第一輪核酸檢測開始,馬永生就向領導建議核酸檢測的攤位要明確分配給二級學院,便于二級學院現場指揮。該建議在弘德住宿學生的第三輪核酸檢測時被學校采納,為學校全員核酸檢測的順利進行貢獻了心血和智慧。

        韓婧雯老師在報送相關數據

        李強老師校門口值班

        聯系調劑及企業招聘工作

        除了抗疫工作,輔導員其他的日常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此時正值畢業生考研復試及找工作的關鍵時期,化學院大四輔導員李強老師和韓靖雯老師每天為學生們聯系招聘企業,尋找調劑信息,再轉發給學生們。他們積極幫助學生們協調復試場所,答復學生求職中的困惑,鼓勵學生們認真準備,順利實現接下來的人生目標。為學生們修改評優PPT、疏導學生心理、到宿舍看望學生、關注學生們網課出勤……工作瑣碎而繁忙。自從住校工作以來,輔導員們不再有下班、周末等概念,學生工作辦公室8214的燈光經常亮到深夜,他們無怨無悔,在這全校抗疫的戰場上,他們堅守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身為輔導員的初心和使命。

        放下家庭 只為守護學生

        3月14日晚,跟家人告別前往學校時,韓靖雯老師也曾有過短暫的糾結,她的女兒不滿7歲,剛上一年級,需要在家中上網課,家中年邁的老人不會操作,孩子也無法獨立使用網課軟件。要做好抗疫工作,住校照顧她200多名學生,就必須不顧家庭放下孩子,還好她的丈夫對韓老師說到:“孩子白天能聽多少聽多少,我晚上下班回來可以陪孩子看回放,再輔導下她做課后作業。”有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韓老師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住校以來,她顧不上思念女兒,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其他的輔導員們家中也各有各的牽掛,有的老人獨自在家,有的孩子尚且年幼……但他們都沒有向學院抱怨過,他們知道,學生背后是無數個家庭的希望和期盼,在這特殊時刻,輔導員們是學生的主心骨,也承載著學生家長們的重托,要守護好學生,守住“大家”,就必然要舍棄自己的“小家”。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是疫情之下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全體學工人的共同選擇。

        兩位博士輔導員是兼職 但勝似專職

        馬鵬舉和侯淑芬兩位老師是2021年學校引進的專職教師,他們一來校工作就擔任兼職輔導員。小馬老師幾乎每天晚自習都在教室,跟學生談心,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熟悉了自己的近300名學生。2022年2月學期初,他接了新的年級,又開始用心熟悉新的一批學生。3月14日晚,作為兼職輔導員的小馬老師毅然選擇了入住。在統計第二輪住校老師時,他又第一時間報名,打算第二批繼續堅守。

        侯淑芬老師日常承擔了非常多的數據匯總工作,這一學期,她的學生外出支教,因為支教學生的流動相對較大,在疫情防控形勢升級后,她面臨著更大的壓力。3月12日,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學校要求學院派駐一名女輔導員入駐2號公寓的居家健康監測點,負責隔離學生的相關工作,為學生們辦理出入手續、給學生們送飯、解決學生們各種問題……她常常從凌晨忙到深夜。即使是這樣,她依然將自己的學生工作做好,沒有耽誤任何表格上報、遙控組織學生核酸檢測等工作。3月19日,結束了一周的隔離中心工作后,她顧不上休息,繼續返回到化學院住校學工隊伍中……

        侯淑芬老師在為學生分發餐食

        在學校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有著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敬畏職責,因為熱愛,讓暖意傳遞。他們勇敢、堅毅、奉獻,和許許多多同事一起,在這疫情防控形勢空前嚴峻的特殊時刻,在學校封閉管理的特殊背景下,構筑起了學校疫情防控的堅實防線,守護著濰院萬千學子,等待迎來戰“疫”的全面勝利,校園解封的春天。

        (文:田志丹 劉媛媛     編輯:張丹琳    編審:張增森)






        關注我們

        • 微信公眾號

        • 濰院小程序

        阿娇13分钟无删减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