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6月14日,是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同志誕辰121周年紀念日,為更好的弘揚和傳承盡美革命精神,學校組織部正處級組織員郭建偉、發展規劃處處長曲振國、美術學院院長周曉光、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高宏偉、美術學院新一屆學生支部委員及相關專業老師等一行14人,到革命先烈王盡美的家鄉諸城市枳溝鎮文化禮堂聆聽了王盡美嫡孫王軍的專題報告——《家?國?傳承》。
王軍同志結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從爺爺的照片,對爺爺的印象談起,通過百年前的英烈傳記,家貧苦學,流星閃過、光輝永存,父親母親叔叔嬸嬸投身革命,到第三代第四代繼續堅守一生一世一信仰等多個角度,用真實鮮活的故事情節、樸素親切的語言風格,再現了他們家四代人為革命不畏艱難,不忘初心,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一幕幕觸及靈魂、催人奮進的歷史場景;詮釋了王盡美同志篤信“盡善盡美”之理想、踐行“盡善盡美”之奮斗、成為“盡善盡美”之人生的盡美精神的歷史內涵和現實意義。
王軍說:“初心就是傳承,盡美精神照亮了我們家幾代人的奮斗之路。老奶奶在王盡美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老人家擅長講傳統故事,承擔了傳遞人生哲學和培養人生道德倫理觀的功能,可以說這是我們家傳統文化、家國天下最初的啟蒙。到后來王盡美家貧苦學,堅持讀書認字,有了文化,是爺爺人生中關鍵的一步。”“從小知道爺爺是個偉大的人,到看到爺爺照片的初步印象,再到隨著讀書、學習、閱歷的增長,漸漸地回答自己的疑問‘爺爺為什么偉大’。王盡美堅定執著的眼神、精干正氣的神態、清秀英俊的面貌,真實地反映了王盡美當時憂國憂民的情懷、滿懷堅定的希望、不屈不撓的信念,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紅色基因傳承一直影響著我們家幾代人,父親母親叔叔嬸嬸全都投身革命,第三代第四代都是共產黨員,這就是我們家的初心和使命。”
美術學院學生支部紀檢委員、學生黨員陳澤宇說:“第一次這么近距離聆聽革命后代講革命先烈的故事,真是一場難得的思想政治課、一堂理想信仰課,興奮、激動、驕傲、自豪交織在一起。王盡美同志短短27年的人生路,創造了無數彪炳史冊的革命功績,使人肅然起敬。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學生黨員,一定銘記歷史、堅定信仰,傳承盡美精神,不忘入黨初心,勇擔時代責任,發揮專業優勢,努力做砥礪奮進、積極奉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報告結束后,在諸城市黨史研究辦公室,大家與王軍、黨史研究辦公室負責人等就采用圖說、圖畫、圖寫、音樂劇、舞蹈劇、詩歌等多樣化、立體化的藝術載體和呈現形式傳承盡美精神進行了研討交流。一致表示,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將盡美精神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其更加豐富,更具感染力,得以更好的傳承和弘揚。
又訊 6月14日,美術學院學生黨支部新一屆支部委員集體赴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的家鄉諸城市枳溝鎮,開展“不忘初心使命,勇擔時代責任”主題教育活動,緬懷革命先烈,汲取奮進力量。
在王盡美故居,委員們詳細了解先烈生平事跡和革命初心,感受以王盡美為代表的第一代共產黨人為國為民前赴后繼、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重溫入黨誓詞。在紀念王盡美同志誕辰121周年報告會現場,委員們認真聆聽先烈后代的《家·國·傳承》主題報告,感受革命精神薪火相傳、永不落幕。在諸城名人館,同志們瞻仰諸城籍歷史文化杰出人物的光輝事跡,感受勇挑重擔、砥礪前行的精神賡續。在諸城市黨史研究基地,大家與諸城市黨史研究辦公室的同志就如何更好地通過藝術創作傳承盡美精神、傳播紅色文化進行座談交流。
(編輯:新聞中心 文:張芳芳 王倩)
微信公眾號
濰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