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6月4日,在第十三屆山東省ICPC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上,學校派出7支隊伍21名學生參賽,獲得銀獎1項、銅獎3項,獲獎隊伍數量位居全省同類高校前列,實現了新的突破。我校計算機工程學院已經連續十二年組織學生參與該項賽事,學院以團中央“小平科技創新團隊”——大學生IT創新協會為依托,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入學選拔、平時訓練、參賽選拔和集中培訓,形成了60余人的學生梯隊和10名教師組成的大賽指導團隊,為學生提供持續的備賽服務。比賽中,參賽團隊不畏強手、沉著應戰,憑借自身扎實的功底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獲得佳績,充分展示了我校學生較強的應用創新設計能力。據悉,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由ACM國際計算機協會創辦,被譽為計算機軟件領域的“奧林匹克”,是旨在展示大學生創新能力、團隊精神和在壓力下編寫程序、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年度競賽。(文圖:王磊 劉洋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6-07本網訊 為促進學校教學團隊建設,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深化課程建設改革,深度推進一流課程建設,6月4日,學校舉辦一流課程建設專家報告會。中國礦業大學教務部副部長石禮偉教授應邀作題為“思政引領數字賦能一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專題報告。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王成端會見了石禮偉,介紹了學校教學工作相關情況,并就一流課程建設與申報、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教學團隊建設、青年教師教學比賽、課程思政建設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報告會上,石禮偉教授從形勢與背景、課程與團隊、理念和目標、內容和資源、過程和方法、考評和反饋、效果和反思等七個方面,結合自己潛心研究教學15年的切身體會和個人發展歷程,運用詳實的實踐案例,指出了教學團隊的成長對于優質課程建設的重要性;分析了傳統理工科教學的痛點,介紹了“基于建構性教學觀的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實現師生互促,協同創新;提出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完善課程思政育人載體”,豐富教學資源,革新教學方法,使得“知識充滿趣味,人文彰顯溫度,探索啟迪智慧,思育塑造價值”,進而打造有效率、有效果、充滿“激情、互動、智慧、挑戰、溫度”的五充滿課堂,推動教學創新,注重課程思政,打造一流課程致力于離學生最近的教育,讓科研成為教學的“源頭活水”,教學成為科研的“隱性動力”,號召教師做好教學“保飯碗”基本功,追求科研“促提升”發展功。會后,石禮偉與學校教師交流互動,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和教學困惑,并對我校進入青年教師教學比賽省賽決賽的三位教師進行了面對面指導。各學院分管教學負責人、教師代表、教務處有關人員參加。(文圖:張芳芳 編輯:莊夢琦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6-06本網訊 6月3日上午,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于明正樓5205會議室舉辦2023年度第5期“量子大講堂-博士學術沙龍”活動,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李英德受邀參加本次活動并作了點評,物電學院相關負責同志主持活動。活動中,秦福勇、張欽偉和王美姣三位博士依次展示了近期科研工作取得的進展和成果。秦福勇報告的題目是柔性織物載荷傳遞行為的研究,他利用拉曼散射光譜的方法,得到了經織和緯織受力不同的結論,為國家防彈衣的改進和國家C919大飛機相關材料的研制提供了實驗支持。張欽偉報告的題目是海洋湍流中水下關聯成像的研究,他對比了目前水下各種成像技術的缺陷和優點,并對后續技術發展的趨勢進行了展望。王美姣報告的題目是幾類典型環境中量子糾纏動力學的研究,她介紹了課題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主要運用的研究方法來保護量子糾纏,還簡明地普及了量子糾纏的概念。三位博士的學術報告準備充分、內容豐富、學術性強,在討論環節,大家認真、熱烈,學術氛圍濃厚。李英德在點評中對本次學術沙龍活動的舉辦表示肯定,他指出,活動有效地增加了博士間的相互了解,擴展了博士研究的廣度與深度,促進了學術上的交流與經驗的互享,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增強了博士們學術自信,為學院創新團隊的搭建和科研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李英德對活動后續的組織開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并鼓勵各位博士教師作為學院的骨干力量,不僅要注重自己的科研研究,也要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把個人的發展與學院、學校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盡快成長為促進學校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有用之才。(文/圖:李益鋒/李益鋒 周奇 編輯:郭然 編輯: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6-06本網訊 6月2日,學校召開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推進會。黨委副書記徐梅主持會議并講話,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單振濤,各黨總支(黨委)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上,單振濤傳達了教育廳有關師德師風建設有關要求和教育部公開曝光的第十二批7起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典型案例,對學校下一步師德師風建設作出安排。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學院黨總支負責同志作了交流發言。徐梅在總結講話時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多次強調要把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對廣大教師提出“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的殷切希望。徐梅強調,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師德師風建設的重大意義,從“兩個大局”的高度,切實增強做好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二要堅持辯證思維,正確看待學校師德建設的成績與不足,把嚴管與厚愛的原則體現在師德師風建設與管理中,引導廣大教師牢固樹立底線意識,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三要堅持從嚴從實,扎實推進專項整治活動,切實壓緊壓實主體責任,扎實開展專項治理,認真組織師德教育系列教育活動,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助力教育強國建設。(文/圖:韓玉坤/郭然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6-06本網訊 6月3日,濰坊學院第22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青春愛健康”大學生健身操比賽在行政樓后廣場舉行。學校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單振濤出席。比賽在排舞曲《我們》的伴奏下拉開序幕,現場選手們踏著音樂的節拍,舉手投足間無不散發出陽光自信,充分彰顯了青年學子們積極向上的青春風采。經過激烈角逐,經濟管理學院、傳媒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體育學院獲得本次比賽一等獎;獲得二等獎的是文史學院、音樂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政法學院、生物與海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學院;獲得三等獎的是歌爾科技產業學院、外國語學院、種子與設施農業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北海國際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本次健身操比賽由體育學院承辦,全校近400名同學參加。排舞運動作為一項國際性的健身項目,緊跟時尚審美趨勢,精練美觀的動作深受大學生喜愛,為大學校園增添了文化與審美元素。(文圖:高歡 編輯:王慧婷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6-05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濰坊學院7個民主黨派支部、2個統戰團體成員以及黨外知識分子,不等不靠、緊跟節奏,立足本職、同向而行,推動主題教育扎實開展,走深走實。一是學思想,在政治統領上下功夫。黨派團體成員和黨外知識分子一直以走在前的姿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校報開設了“黨建統領 團結賦能 奮斗建功”專欄,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陣地。先后發表了《同心同向 匯識匯力 作出新貢獻》《團結引領謀發展 凝神聚力展作為》《篤行實干恰青春綻芳華 砥礪奮進新時代譜新篇》等文章。二是強根基,在團結奮斗上下功夫。5月中旬,民主黨派團體骨干代表10人,赴革命圣地延安開展“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加深了對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切身感悟,夯實了推進具有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目標追求和根本利益政治共同體的堅實基礎。大家紛紛撰寫并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一名民主黨派成員在《重溫歷史 把握未來》的心得體會中寫道:偏僻貧瘠的梁家河的一草一木,見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早年的崢嶸歲月,以及他帶領當地人們脫貧致富、自力更生的足跡……延安精神像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永遠激勵著自己奮進新征程……三是重履職,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圍繞民主黨派團體建設與作用發揮,黨外后備干部隊伍和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等5方面問題,扎實開展立體化調研。對內,分6次6個組到校內27個黨總支進行書面調研和現場座談;向外,分2次2組到省內5所兄弟高校進行調研和學習交流;對上,到省委統戰部五處和省委教育工委統戰處等進行匯報交流。研究制定了學校助力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五項行動”工作舉措33條。濰坊市政協2023年“知情明政”委員關注清單1373項問題,全市506名委員,人均2.7項,學校8名委員關注數量29項,人均3.6項。四是建新功,在創新突破上下功夫。聚焦“三為”,瞄準“三融”,做出學校師生和黨委政府滿意的貢獻。黨外知識分子、智庫專家、經濟管理學院教師張金珍《關于加快我市藍碳經濟發展的建議》,被中共濰坊市委統戰部內參刊用、獲市委書記的批示并轉發市發改委調研落實,在其主持完成的《濰坊市藍碳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基礎上,目前正在參與編制濰坊市藍碳經濟發展2023年行動方案。兩名民主黨派黨員分獲2023年濰坊市和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文:郭建偉 編輯:郭然 編審:張增森)
發布時間:2023-06-05Copyright ? 2005-2022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