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2月11日下午,第十六屆“挑戰杯”濰坊學院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校級決賽答辯會在學校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舉行。本次答辯會特別邀請了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王長春教授,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王恒升教授等十位專家擔任評委。進入決賽的60個項目團隊成員、指導教師和所在學院團總支負責同志參加了本次答辯會。
本次比賽從10月份開始,歷經兩個月的多次項目甄選及培訓,在院級初賽后,共有175件作品進入復賽,經過評委老師書面評審,共評選出60件作品進入校級決賽,其中,制作發明和自然科學學術論文類30件,學術論文、調查報告類30件。
答辯會分為項目陳述和評委提問兩個環節。各參賽團隊利用PPT、視頻等形式進行陳述,重點介紹項目前景、創新點、可行性項目完成情況等,并從多方面對團隊申報的作品切入展示。選手們語言流暢、思維清晰,展現出較高的專業素養,將自己的項目最好地展現給評委老師。在提問環節,評委老師針對項目的創新點和意義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重點提問,有些項目帶著做好的實物到了現場,評委遇到感興趣的作品會到答辯臺跟項目負責人進行交流。答辯結束后,評委老師們說:“這樣的答辯,是評選,更重要的是指導,希望這些項目能夠根據評委提出的修改意見認真修改完善,爭取參加更高層次的比賽。”
本次答辯會與往屆相比,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答辯時間提前了,目的是為了給優秀作品更多的時間去完善作品,可以優中選優,選出更加完善和有競爭力的作品參加省賽;二是項目申報數量增加了,第十六屆共有175項作品進入校級復賽,比上一屆多了43件作品,競爭異常激烈;三是作品質量提高了,本次答辯會邀請的評委老師都是長期擔任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的老師,對大學生的參賽作品非常熟悉。答辯會結束后,評委老師反饋,經過學校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TP)項目立項、各類學科競賽的打磨,這一屆的很多作品都比較完善了,參加“挑戰杯”,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充分挖掘作品的創新點和實用性。
學生記者了解到,學校歷來重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進入本次校級決賽的團隊都是我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優秀團隊代表,本次現場答辯會集中展示了濰院學子的創新創業能力,各個項目同臺展示,既是競爭,也是學習,在促進青年創新人才成長、深化高校素質教育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編輯:新聞中心 文\圖:李一凡 王肖珞\郭然)
微信公眾號
濰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2022 版權所有: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1